應物非宿心,遺身是吾策。
出自唐朝皎然《苕溪草堂自大歷三年夏新營洎秋及春》
萬慮皆可遺,愛山情不易。自從東溪住,始與人群隔。
應物非宿心,遺身是吾策。先民崆峒子,淪景事金液。
綺里猶近名,於陵未泯跡。吾師逆流教,禪隱殊古昔。
洗足臨潺湲,銷聲寄松柏。緗荷采堪服,柔草持可席。
道心制野猿,法語授幽客。境凈萬象真,寄目皆有益。
原上無情花,山中聽經石。竹生自蕭散,云性常潔白。
卻見羇世人,遠高摩霄翮。達賢觀此意,煩想遂冰蘗。
伊予戰(zhàn)苦勝,覽境情不溺。智以動念昏,功由無心積。
形骸爾何有,生死誰所戚。為與勝悟冥,不憂頹齡迫。
春風自駘蕩,禪地常闃寂。擲札成柳枝,溉瓶養(yǎng)泉脈。
道人知止足,盥漱聊自適。學外見古賢,頗令我心惕。
眇綿云官世,夢幻羽陵籍。鬼箓徒相矜,九原誰家宅。
俗情封淺近,至理昧堯跖。蹈善嗟沈冥,履仁傷堙厄。
匠心圣亦尤,攻異天見責。試以慧眼觀,斯言諒可覿。
外事非吾道,忘緣倦所歷。中宵廢耳目,形靜神不役。
色天夜清迥,花漏時滴瀝。東風吹杉梧,幽月到石壁。
此中一悟心,可與千載敵。故交徒好我,筐中無咫尺。
潘生入空門,祖師傳秘賾。湯子自天德,精詣功不僻。
放世與成名,兩圖在所擇。吾高鴟夷子,身退無瑕摘。
吾嘉魯仲連,功成棄珪璧。二賢兼彼才,晚節(jié)何感激。
不然作山計,改服我下澤。君隳元亮冠,我脫潛師屐。
倚臥高松根,共逃金閨籍。
注釋參考
應物
(1).順應事物。《莊子·知北游》:“邀於此者,四枝彊,思慮恂達,耳目聰明,其用心不勞,其應物無方?!?鍾泰 發(fā)微:“‘應物無方’,言不執(zhí)滯也。”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與時遷移,應物變化,立俗施事,無所不宜?!?宋 歐陽修 《道無常名說》:“無常以應物為功,有常以執(zhí)道為本。”《西游記》第二回:“這猴王自從了道之后,身上有八萬四千毛羽,根根能變,應物隨心。”
(2).猶言待人接物。《晉書·外戚傳·王濛》:“虛己應物,恕而后行。”《隋書·循吏傳·劉曠》:“ 劉曠 ,不知何許人也。性謹厚,每以誠恕應物。” 明 孫柚 《琴心記·挑動春心》:“你看他清標應物,如春月之濯柳;英氣逼人,似野鶴之出羣?!?清 姚鼐 《揚雄<太玄>目錄序》:“雖庸愚不肖,茍筮之而見所以處事應物者,皆合乎圣人之道也。”
宿心
本來的心意;向來的心愿?!逗鬂h書·皇后紀上·和熹鄧皇后》:“上欲不欺天愧先帝,下不違人負宿心?!薄段倪x·嵇康<幽憤詩>》:“內負宿心,外恧良朋?!?呂向 注:“宿心,謂宿昔本心也?!?唐 陳子昂 《送中岳二三真人序》:“吾亦何人,躬接茲賞。實欲執(zhí)青節(jié),從白蜺,陪飲 崑崙 之庭,觀化 玄元 之府,宿心遂矣,冥骨甘焉?!?明 唐順之 《祭弓矢文》:“有事則以戰(zhàn)勝,無事用諸禮儀,匡四方之宿心,竊有冀乎斯技?!?/p>
遺身
(1).超然物外;避世隱居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琴賦》:“恬虛樂古,棄事遺身。” 晉 成公綏 《嘯賦》:“邈姱俗而遺身,乃慷慨而長嘯?!?明 劉基 《招隱》詩之四:“我生不偶俗,遺身在蒿蓬?!?/p>
(2).猶舍身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七啟》:“是以雄俊之徒,交黨結倫,重氣輕命,感分遺身?!薄端螘ぴ鐐鳌罚骸白苑沁_義之至,識正之深者,孰能抗心衛(wèi)主、遺身固節(jié)者哉!”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迦摩縷波國》:“子昔起廣大心,發(fā)弘誓愿,孤游異域,遺身求法。”
(3).遺跡。 明 王士性 《廣志繹·兩都》:“ 桃源 三叉廟 有老 黃河 故道, 武宗 南幸,欲兩岸牽挽龍舟,始塞泯之,今遺身猶隱隱存?!?/p>
(4).即遺體。如:將軍的遺身棄于村外荒冢間,群眾鏟開積雪將其掩埋了。參見“ 遺體 ”。
皎然名句,苕溪草堂自大歷三年夏新營洎秋及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