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義山《送云游瑩上人》:
從前身不梁飛埃,雪竇云峰任往來。
石路滑時(shí)宜駐錫,浪頭危處且浮杯。
眼高桑下肯三宿,腳健山中能萬回。
四大空虛何底止,信渠鑽得紅窗開。
注釋參考
四大空
見“ 四大皆空 ”。
底止
(1).終止?!对姟ば⊙拧て砀浮罚骸昂D(zhuǎn)予于恤,靡所底止?”《左傳·宣公三年》:“天祚明德,有所底止。”底,一本作“ 厎 ”。 清 黃爵滋 《敬陳六事疏》:“若不如此嚴(yán)禁,臣恐此患竟無底止矣?!?/p>
(2).指休止的地方;住所。 明 高攀龍 《書僧卷》:“其徒之道經(jīng)于此者,獲有底止,無飢渴之虞。”
王義山名句,送云游瑩上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