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韋應(yīng)物《同德寺閣集眺》
芳節(jié)欲云晏,游遨樂相從。高閣照丹霞,飗飗含遠(yuǎn)風(fēng)。
寂寥氛氳廓,超忽神慮空。旭日霽皇州,岹峣見兩宮。
嵩少多秀色,群山莫與崇。三川浩東注,瀍澗亦來同。
陰陽降大和,宇宙得其中。舟車滿川陸,四國靡不通。
舊堵今既葺,庶氓亦已豐。周覽思自奮,行當(dāng)遇時邕。
注釋參考
寂寥
寂寥 (jìliáo) 空廓 open;be deserted and lonely 寂寥無人?!啤?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記》 寂靜;無人倍伴的,獨自一人的 still氛氳
(1).指陰陽二氣會合之狀?!段簳ば⑽牡奂o(jì)上》:“天地氛氳,和氣充塞?!?/p>
(2).盛貌。《文選·謝惠連<雪賦>》:“霰淅瀝而先集,雪紛糅而遂多,其為狀也,散漫交錯,氛氳蕭索?!?李善 注引 王逸 《楚辭注》:“氛氳,盛貌。” 唐 李嶠 《寶劍篇》:“淬緑水,鑒紅云,五采焰起光氛氳?!?宋 歐陽修 《龍興寺小飲呈表臣元珍》詩:“蔽日雪云猶靉靆,欲晴花氣漸氛氳?!?明 何景明 《贈王文熙》詩之四:“息馬中林樹,煙靄何氛氳?!?/p>
(3).云霧朦朧貌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冬日》詩:“煙霾有氛氳,精光無明異。” 唐 王維 《山行遇雨》詩:“驟雨晝氛氳,空天望不分?!?宋 蘇軾 《犍為王氏書樓》詩:“江邊日出紅霧散,綺窗畫閣青氛氳?!?/p>
(4).指濃郁的煙氣或香氣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詠竹火籠》:“覆持鴛鴦被,白鶴吐氛氳。” 唐 無可 《蘭》詩:“蘭色結(jié)春光,氛氳掩眾芳。” 清 黃景仁 《初更后有攜酒食至者》詩:“滿堂酒氣飄氛氳,一縷心煙起蓊勃。”
(5).比喻心緒繚亂。 唐 陳子昂 《入東陽峽》詩:“仙舟不可見,遙思坐氛氳?!?唐 李白 《鳴皋歌送岑徵君》:“盤白石兮坐素月,琴松風(fēng)兮寂萬壑,望不見兮心氛氳,蘿冥冥兮霰紛紛?!?唐 溫庭筠 《詠寒宵》:“話窮猶注睇,歌罷尚持頤。晻曖遙相屬,氛氳積所思?!?/p>
超忽
(1).遙遠(yuǎn)貌?!段倪x·王屮<頭陀寺碑文>》:“東望平皋,千里超忽?!?呂向 注:“超忽,遠(yuǎn)貌?!?唐 李白 《送楊山人歸天臺》詩:“客有思 天臺 ,東行路超忽。” 明 許承欽 《報國寺雙松歌》:“求之骨貌意已失,尚想天外超忽雙云峰?!?/p>
(2).引申為精神高逸貌。 唐 皮日休 《太湖詩·桃花塢》:“窮深到茲塢,逸興轉(zhuǎn)超忽?!?/p>
(3).迅速貌。 唐 韋應(yīng)物 《元日寄諸弟兼呈崔都水》詩:“新正加我年,故歲去超忽?!?明 唐順之 《從軍行送呂兵曹募兵遼海》:“虜氣憑凌恒候月, 漢 兵超忽若乘風(fēng)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:“覆之以掌,虛若無物;手裁舉,則又超忽而躍?!?/p>
(4).惆悵;迷惘。超,通“ 惆 ”。 唐 劉景復(fù) 《夢為吳泰伯作勝兒歌》:“今朝聞奏《涼州》曲,使我心神暗超忽?!?唐 柳宗元 《送文郁師序》:“登高遠(yuǎn)望,悽愴超忽?!?/p>
神慮
(1).指天子的心意,意圖?!度龂尽の褐尽り惲敉鯅J傳》:“相國 晉王 誕敷神慮,光被四海。”《三國志·吳志·張溫傳》:“然 諸葛亮 達(dá)見計數(shù),必知神慮屈申之宜?!?唐 吳兢 《貞觀政要·納諫》:“君舉必書,所愿特留神慮?!?/p>
(2).精神;心神。 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十八:“左右驚怖伏地, 叔高 神慮怡然如舊?!?唐 元晦 《越亭二十韻》:“臨高神慮寂,遠(yuǎn)眺川原布?!?宋 張耒 《上方》詩:“坐久神慮平,微涼清骨毛?!?/p>
韋應(yīng)物名句,同德寺閣集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