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庭湖北飽知聞,嘗以輶軒犯楚氛
出自宋代曾幾《送周仲固寺正提舉湖北茶鹽余建炎己酉歲嘗為》:
洞庭湖北飽知聞,嘗以輶軒犯楚氛。
遠(yuǎn)有光華新令尹,分投閒散故將軍。
武陵源口自碧水,古德山頭多白云。
一路澄清縱幽討,不妨?xí)?xì)論文。
注釋參考
洞庭湖
洞庭湖 (Dòngtíng Hú) 中國第二大淡水湖,在湖南北部,長江南岸,湖水面積2820平方公里,南面湘江、資水、沅江、澧水注入,北在城陵磯匯入長江,洞庭湖周圍為魚米之鄉(xiāng),現(xiàn)為國家商品糧生產(chǎn)基地之一 The Dongting Lake知聞
(1).知悉;知道。 三國 魏 鍾會(huì) 《檄蜀文》:“各具宣布,咸使知聞。” 唐 姚合 《送宋慎言》詩:“童稚便知聞,如今只有君?!?/p>
(2).通知,告知。 唐 李公佐 《南柯太守傳》:“王遽謂曰:‘親家翁職守北土,信問不絶。卿但具書狀知聞,未用便來?!?/p>
(3).消息。 唐 張鷟 《游仙窟》:“思神仙兮不可得,覓 十娘 兮斷知聞?!?/p>
(4).交結(jié);交往。 唐 杜牧 《宣州留贈(zèng)》詩:“為報(bào)眼波須穩(wěn)當(dāng), 五陵 游蕩莫知聞?!?宋 羅大經(jīng) 《鶴林玉露》卷十四:“﹝ tang{1|1}子西 ﹞后以黨禍謫 羅浮 ,作詩云:‘説與門前白鷺羣,也須從此斷知聞,諸公有意除鉤黨,甲乙推求恐到君?!薄都魺粜略挕矍鋫鳌罚骸版?羅氏 也。感君想念,雖在幽冥,實(shí)所惻愴,是以今夕與君知聞耳?!?/p>
(5).朋友。 唐 白居易 《黃石巖下作》詩:“教他遠(yuǎn)親故,何處覓知聞。” 宋 陸游 《舟中作》詩:“湖海飄然避世紛,汀鷗沙鷺舊知聞。”
輶軒
(1).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種輕車。 漢 揚(yáng)雄 《答劉歆書》:“嘗聞先代輶軒之使,奏籍之書皆藏於 周 秦 之室?!薄段倪x·左思<吳都賦>》:“輶軒蓼擾,彀騎煒煌?!?李周翰 注:“輶軒,輕車也。”《新唐書·陳子昂傳》:“則莫如擇仁可以恤孤、明可以振滯、剛不避彊御、智足以照姦者,然后以為使,故輶軒未動(dòng),而天下翹然待之矣?!?清 姚鼐 《萬年庵次劉石葊韻以呈補(bǔ)山》:“前輩輶軒過,風(fēng)流憶宛然?!?柳亞子 《<盛湖竹枝詞>題辭》之十二:“乘風(fēng)問俗周詳甚,應(yīng)有輶軒異代求?!?/p>
(2).古代使臣的代稱?!段倪x·張協(xié)<七命>》:“語不傳於輶軒,地不被乎正朔?!?李善 注引《風(fēng)俗通》:“ 秦 周 常以八月輶軒使採異代方言,藏之秘府。”《新唐書·高季輔傳》:“為政之道,期於易從,不恤其匱,而須其廉,正恐巡察歲出,輶軒繼軌,而侵漁不息也?!?章炳麟 《<新方言>序》:“ 錢曉徵 蓋志輶軒之官守者也,知古今方言不相遠(yuǎn),及其作《恒言録》,沾沾獨(dú)取史傳為徵,亡由知聲音文字之本柢?!?/p>
楚氛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 晉 楚 各處其偏。 伯 夙 謂 趙孟 曰:‘ 楚 氛甚惡,懼難?!?杜預(yù) 注:“氛,氣也。言 楚 有襲 晉 之氣?!焙笥靡灾笎毫?、鄙俗之氣。 宋 黃庭堅(jiān) 《奉和文潛贈(zèng)無咎》:“當(dāng)令橫筆陣,一戰(zhàn)靜 楚 氛?!?宋 黃庭堅(jiān) 《以古銅壺送王觀復(fù)》詩:“酌酒時(shí)在傍,可用弭 楚 氛。”
曾幾名句,送周仲固寺正提舉湖北茶鹽余建炎己酉歲嘗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