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請尚書重給札,盡抄遺稿入名山
出自宋代秦觀《陳用之學(xué)士挽詞》:
禮經(jīng)三百鬢毛班,追述先儒伯仲間。
誰請尚書重給札,盡抄遺稿入名山。
注釋參考
尚書
尚書 (Shàngshū) 中國上古歷史文件的匯編?!吧小奔础吧稀?《尚書》意即上古之書。相傳由孔丘編選而成,傳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補充進去的,如《堯典》、《皋陶謨》、《禹貢》等。西漢初存二十八篇,用當(dāng)時通行文字書寫,即《今文尚書》。另有相傳漢武帝時在孔丘住屋壁中發(fā)現(xiàn)的《古文尚書》,已佚。東晉梅賾(一作梅頤、枚頤)又偽造《古文尚書》。后來《十三經(jīng)》中的通行本,即《今文尚書》與梅氏偽書的合編,宋人開始懷疑梅氏偽書,至清漸成定論。今文各篇內(nèi)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,如《盤庚》反映商代奴隸社會的情況、《禹貢》記述戰(zhàn)國時黃河、長江兩流域的地理等 Shang Shu 尚書 (shàngshū) 中國古代官名。執(zhí)掌文書奏章。作為官名,始置于戰(zhàn)國時,或稱“掌書”。秦為少府屬官,漢武帝提高皇權(quán),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,地位逐漸重要。后各朝均有設(shè)置,清代相沿不改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侍中、尚書、長史、參軍,此悉貞良死節(jié)之臣,愿陛下親之信之?!龂瘛?諸葛亮《出師表》 上書乞骸骨,征拜尚書?!逗鬂h書·張衡傳》 明清兩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長官 minister (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) 兵部尚書給札
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 蜀 人 楊得意 為狗監(jiān),侍上。上讀《子虛賦》而善之,曰:‘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!’ 得意 曰:‘臣邑人 司馬相如 自言為此賦?!象@,乃召問 相如 。 相如 曰:‘有是。然此乃諸侯之事,未足觀也。請為天子游獵賦,賦成奏之?!显S,令尚書給筆札。”后因謂朝廷對文士的特殊禮遇為“給札”。 宋 曾鞏 《回許安世謝館職啟》:“天衢寢亨,時望攸屬。遂膺給札之召,來賁登瀛之游。” 宋 劉克莊 《滿江紅·和實之》詞之三:“有誰憐、給札老 相如 ,家徒壁?!?/p>
遺稿
遺稿 (yígǎo) 死者生前沒有發(fā)表的文稿 posthumous manuscript名山
1.著名的大山。古多指五岳。 2.指可以傳之不朽的藏書之所。 3.借指著書立說。秦觀名句,陳用之學(xué)士挽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