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律不待累黍起,瓦缶皆可成宮徵
出自宋代林亦之《丈人行答通平林簿》:
祖龍一出群儒怒,滔滔稷下如抽縷。
樂以聲傳非文字,千年闕斷無人補。
昔有丈人壺山前,紹興甲寅乙卯年。
定律不待累黍起,瓦缶皆可成宮徵。
更言吹律隨隆汙,百世不以一聲拘。
此法漢魏周隋無,紅泉得之延坐隅。
一時河漢東西奔,姓氏胡為旅人門。
我欲栩栩還皇墳,要以六琯為根原。
九簫鼓吹百物和,羽衣狼藉漁陽戈。
須信樂能召太平,非是太平為樂歌。
丈人宿草飛毿毿,乾旋坤轉(zhuǎn)誰更堪。
忽有尺紙如春蠶,遺音石筍天一南。
三更把書不成眠,四更起坐霜月懸。
五更開門欲上馬,至竟此人何山下。
注釋參考
定律
定律 (dìnglǜ) 客觀規(guī)律的概括,它體現(xiàn)事物之間在一定環(huán)境中的必然的關(guān)系 law不待
不待 (bùdài) 不必,不用;不等 needlessly 不待你來,他就走了累黍
(1).古代以黍粒為計量基準。累黍,謂按一定方式排列黍粒以定分、寸、尺及音律律管的長度;同時定合、升、斗、斛以計容量,定銖、兩、斤、鈞、石以計重量。三者互相參校。見《漢書·律歷志上》。《資治通鑒·隋文帝開皇九年》:“﹝ 鄭譯 ﹞與 邳公 世子 蘇夔 累黍定律?!?明 張煌言 《鄉(xiāng)薦經(jīng)義·權(quán)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》:“積其空圍斯累黍定而規(guī)式昭。”
(2).指極微小之量。 唐 司空圖 《成均諷》:“探靈測化,但累黍而無差。” 梁啟超 《變法通議·論不變法之害》:“大地萬國,上下百年間,強盛弱亡之故,不爽累黍?!?/p>
纍黍:1.累列或累積黍粒。古代計量方法之一種。其法列黍以定分、寸、尺等及音樂律管之長度;累黍以定合、升、斗等容積,銖、兩、斤等重量。見《漢書·律歷志上》、《宋史·律歷志四》。
(2).謂數(shù)量、差距微小之至。 清 周亮工 《書影》卷三:“操舟者日行灘瀨間,巨石森立,矛戟外向,舟觸石罅而出,相去纍黍,輒成齏粉。”
(3).指累積微量。 宋 劉克莊 《初宿囊山和方云臺韻》:“累黍功名成未易,跳丸歲月去堪驚。”
瓦缶
(1).小口大腹的瓦器?!兑住た病贰坝皿尽?三國 魏 王弼 注:“處坎以斯,雖復一樽之酒,二簋之食,瓦缶之器,納此至約,自進於牖,乃可羞之於王公,薦之於宗廟,故終無咎也?!?唐 李商隱 《行次西郊》詩:“濁酒盈瓦缶,爛穀堆荊囷?!?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藕花》:“﹝兒輩﹞辭 鏡湖 之深,而居瓦缶之淺?!?/p>
(2).古代陶土制的打擊樂器。 宋 歐陽修 《綠竹堂獨飲》詩:“憂從中來不自遣,強叩瓦缶何譊譊?!?清 杜岕 《雪興》詩:“素甆看靜夜,瓦缶發(fā)悲歌。” 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七:“﹝詩﹞有聲無韻,是瓦缶也?!?/p>
宮徵
1.古代五音中宮音與徵音的并稱。 漢 劉向 《說苑·善說》:“ 雍門子周 引琴而鼓之,徐動宮徵,微揮羽角,切終而成曲?!?三國 魏 嵇康 《琴賦》:“羽角俱起,宮徵相證?!?唐 杜牧 《感懷詩》:“急熱同手足,唱和如宮徵。” 清 趙翼 《偶書》詩:“兩耳未甚聾,已難辨宮徵?!?/p>
2.泛指樂曲。 宋 秦觀 《點絳唇》詞:“月轉(zhuǎn)烏啼,畫堂宮徵生離恨?!?清 洪昇 《長生殿·傳概》:“先圣不曾刪《鄭》《衛(wèi)》,吾儕取義翻宮徵?!?/p>
3.泛指聲調(diào)。 南朝 齊 陸厥 《與沉約書》:“前英已早識宮徵,但未屈曲指的,若今論所申?!?唐 房玄齡 《諫伐高麗表》:“文鋒既振,則宮徵自諧?!?/p>
林亦之名句,丈人行答通平林簿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