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余復(fù)《西陂》:
涉海波濤險(xiǎn),登山足力疲。
胡為赤鑒游,海角山之涯。
崎嶇亂石間,況復(fù)乘船危。
茲游固有意,訪古傷今時(shí)。
荒陂存遺跡,缺處十丈馀。
父老向我言,先疇為農(nóng)師。
當(dāng)時(shí)大父行,相與築此堤。
堤成百物豐,師承及見之。
稻蟹不論錢,競敢論糠秕。
一朝壞不修,驚心作鼓鼙。
田家歲作苦,土狹何由支。
憶昔禾黍地,石水?dāng)?shù)斗泥。
前功嗟已廢,繼者今其誰。
曾聞部使者,詢問及故基。
水利固可究,具文怨徒欺。
又聞動(dòng)農(nóng)吏,楚楚多奇姿。
朝游暮始還,山水窮清暉。
有念不及此,但見冠蓋飛。
公家爭相斂,星火驚文移。
農(nóng)無地可耕,歲入何從親。
今幸長官賢,顧言拯我饑。
作書白太守,經(jīng)營得如茲。
珍重父老言,豈為兒童戲。
皇華如觀風(fēng),此老誠可資。
注釋參考
禾黍
(1).禾與黍。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。《史記·宋微子世家》:“麥秀漸漸兮,禾黍油油?!薄逗鬂h書·承宮傳》:“后與妻子之 蒙陰山 ,肆力耕種,禾黍?qū)⑹?,人有認(rèn)之者, 宮 不與計(jì),推之而去,由是顯名。” 宋 曾鞏 《送程公闢使江西》詩:“袴襦優(yōu)足徧里巷,禾黍豐穰罄郊野?!?郭沫若 《中國古代社會(huì)研究》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(jié):“由草料的恐慌,發(fā)生了芻秣的栽培;由芻秣的栽培,更發(fā)明了禾黍的種植?!?/p>
(2).《詩·王風(fēng)·黍離序》:“《黍離》,閔 宗周 也。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,過故宗廟宮室,盡為禾黍。閔 宗周 之顛覆,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。”后以“禾黍”為悲憫故國破敗或勝地廢圮之典。 唐 許渾 《金陵懷古》詩:“楸梧遠(yuǎn)近千官塚,禾黍高低 六代 宮。” 宋 蘇軾 《南都妙峰亭》詩:“池臺(tái)半禾黍,桃李餘榛菅?!?明 梁辰魚 《浣紗記·擒嚭》:“千載 吳 宮皆禾黍。嘆故國已無望。” 清 周實(shí) 《重九偕吹萬天梅亞希哲夫石子平子諸子過明故宮謁孝陵有作》詩之一:“松楸抱恨依殘日,禾黍傷心賦變風(fēng)?!?/p>
石水
(1).礦泉水。亦泛指泉水。 唐 白居易 《病中看經(jīng)贈(zèng)諸道侶》詩:“右眼昏花左足風(fēng),金篦石水用無功?!弊宰ⅲ骸按攀物L(fēng)。” 元 劉詵 《雨晴門外獨(dú)坐》詩:“琤琤石水鳴,忽洗人世聽。”
(2).水氣病的一種?!夺t(yī)宗金鑒·張仲景<金匱要略·水氣病脈癥并治>》:“病有風(fēng)水,有皮水,有正水,有石水,有黃汗?!痹ⅲ骸罢谏喜∫?;石水,水之在下病也?!?/p>
余復(fù)名句,西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