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人從此詩價(jià)高,石廩祝融爭崒?shí)?/h1>
出自宋代戴復(fù)古《衡山何道士有詩聲楊伯子監(jiān)丞盛稱之以楊所取》:
道人幽吟巖壑底,伴曉猿啼秋鶴唳。
自陶情性樂天真,一心不作求名計(jì)。
一朝邂逅楊東山,詩聲揚(yáng)揚(yáng)滿世間。
東山才與誠齋敵,手腕中有萬斛力。
為君翻九淵,探君驪龍珠。
為君擘滄海,鉤上珊瑚枝。
豐城地下掘起龍泉太阿雙寶劍,南山霧里窺見隱豹文章皮。
是寶欲藏藏不得,總被東山手拈出。
道人從此詩價(jià)高,石廩祝融爭崒?shí)?/span>。
君不見彌明石鼎聯(lián)句詩,千載托名韓退之。
注釋參考
道人
道人 (dàorén) a respectful form of address for a Taoist priest 舊時(shí)對(duì)道士的尊稱 稱道教徒為道人 和尚的舊稱 monk從此
從此 (cóngcǐ) 從那個(gè)時(shí)候起 from this time on 王大伯從此負(fù)擔(dān)更重了 從那個(gè)地方起或從那個(gè)時(shí)候起 thenceforward詩價(jià)
詩的聲價(jià)。 唐 李洞 《和淮南太尉留題鳳州王氏別業(yè)》:“野人陪賞增詩價(jià),太尉因居著谷名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一:“德行文章沒包彈,綽有賦名詩價(jià)?!?張素 《吉長道中》詩:“我向賈人頻問訊, 雞林 詩價(jià)近如何?”
石廩
山峰名。 衡山 五峰之一。因形似倉廩而得名。 唐 韓愈 《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》詩:“ 紫蓋 連延接 天柱 , 石廩 騰擲堆 祝融 ?!?宋 樂史 《太平寰宇記·江南道十二·湘潭縣》:“ 衡山 石廩峰 最高,巨木千尋,蛟井連屬?!?/p>
祝融
(1).神名。 帝嚳 時(shí)的火官,后尊為火神,命曰 祝融 。亦以為火或火災(zāi)的代稱?!秶Z·鄭語》:“夫 黎 為 高辛氏 火正,以淳燿敦大,天明地德,光照四海,故命之曰‘祝融’,其功大矣?!薄秴问洗呵铩っ舷摹罚骸捌渖?祝融 ?!?高誘 注:“ 祝融 , 顓頊?zhǔn)?后, 老童 之子, 吳回 也,為 高辛氏 火正,死為火官之神?!?唐 張說 《蒲津橋贊》:“ 飛廉 煽炭, 祝融 理爐?!?清 趙翼 《八月二日天寧寺旁巽宮樓火》詩:“趨觀乃知此樓燬,剎竿突兀招 祝融 ?!?/p>
(2).神名。南方之神,南海之神?!豆茏印の逍小罚骸暗?奢龍 而辯於東方,得 祝融 而辯於南方?!薄稘h書·揚(yáng)雄傳上》:“麗 鉤芒 與驂 蓐收 兮,服 玄冥 及 祝融 。” 顏師古 注:“ 祝融 ,南方神?!?唐 韓愈 《南海神廟碑》:“考於傳記,而南海神次最貴,在北東西三神河伯之上,號(hào)為 祝融 ?!?/p>
(3).傳說中的古帝。 漢 王符 《潛夫論·五德志》:“世傳三皇五帝,多以為 伏羲 、 神農(nóng) 為二皇,其一者或曰 燧人 ,或曰 祝融 ,或曰 女媧 ,其是與非未可知也?!?/p>
(4).峰名。 衡山 的最高峰。據(jù)《路史》云, 祝融 葬 衡山 之陽,是以名之。 唐 韓愈 《謁衡岳廟》詩:“ 紫蓋 連延接 天柱 , 石廩 騰擲堆 祝融 ?!?宋 楊萬里 《送劉子思往衡陽》詩:“ 洞庭 昨夜起霜風(fēng),翩然欲登 石廩 與 祝融 ?!?/p>
崒?shí)?/h3>
(1).高峻貌。 宋 陸游 《大寒》詩:“為山儻勿休,會(huì)見高崒?shí)??!?清 李瀅 《望羅浮歌》:“石樓玲瓏 員嶠 見,鐵橋崒?shí)嘹?。?/p>
(2).指高山。 明 蔣一葵 《長安客話·七家?guī)X》:“相將躋崒?shí)?,忽漫渡潺湲。?/p>
戴復(fù)古名句,衡山何道士有詩聲楊伯子監(jiān)丞盛稱之以楊所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