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吳芾《和陶神釋》:
人生稟一氣,自微而至著。
不問富與貧,不論新與故。
自有形影初,我便相親附。
二子既有言,我寧無一語。
汝形未生時,影復(fù)在何處。
偶與我有緣,同生復(fù)同住。
幸我所依人,造理仍知數(shù)。
身雖未溘然,已辦周身具。
得酒即忘懷,寧復(fù)顧毀譽。
醒即看云眠,目送孤鴻去。
我亦得安閑,不憂還不懼。
說與二子知,莫為身外慮。
注釋參考
溘然
(1).忽然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與智顗書》:“弟子二三年來,溘然老至,眼耳聾闇,心氣昏塞?!?宋 蘇洵 《祭侄位文》:“今余來東,汝遂溘然至死而不救,此豈非天邪!” 葉圣陶 《窮愁》:“ 松 母過於哀痛,年衰弗能勝,其翌日溘然長往?!?/p>
(2).謂忽然去世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與劉孝儀令》:“所賴故人,時相媲偶,而此子溘然,實可嗟痛?!?唐 白居易 《思舊》詩:“ 微之 鍊秋石,未老身溘然?!?清 周亮工 《追報亡友黃漢臣書》:“ 子廸 隔歲書來,遂聞先生溘然之耗,能不悲哉!”
周身具
指棺槨。 唐 李綽 《尚書故實》:“主父死三日,方貧,未辦周身之具。” 宋 陳翥 《桐譜·記志》:“吾今四十,以傒我數(shù)十年,當(dāng)蘄爾為周身之具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布客》:“﹝某﹞歸,告妻子作周身具?!?/p>
吳芾名句,和陶神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