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皮日休《游棲霞寺》
不見明居士,空山但寂寥。白蓮吟次缺,青靄坐來銷。
泉冷無三伏,松枯有六朝。何時石上月,相對論逍遙。
注釋參考
何時
(1).什么時候。表示疑問。《楚辭·九辯》:“皇天滛溢而秋霖兮,后土何時而得乾?” 唐 韓愈 《贈別元十八協(xié)律》詩之六:“寄書 龍城 守,君驥何時秣?”《宋史·岳飛傳》:“或問:‘天下何時太平?’”
(2).什么時候。表示時間難以確定。 劉大白 《石下的松實》詩:“一棵松樹,落下許多松實;不知何時,被壓著一塊大石。”
上月
(1).上弦月。 南朝 梁 劉孝綽 《餞張惠紹應令》詩:“鮮云積上月,凍雨晦初陽。”
(2).前月?!都t樓夢》第二回:“我這女學生名叫 黛玉 ……可惜上月其母竟亡故了?!薄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三二回:“ 鴻甫 的老婆,上月在 上海 死了,所以 景翼 穿了重孝?!?丁玲 《奔》:“上月不知怎的,他眼一花,只聽見一聲喊,他就昏倒在地上?!?/p>
相對論
相對論 (xiāngduìlùn) relativity 艾伯特·愛因斯坦所提出的理論,認為物質和能量是等效的,物體的質量隨遞增的速度而增加 一種關于文化的理論,認為價值、lun{1-1}理標準、社會準則的社會性體系,應該被人看作是和它們特定的歷史發(fā)展的文化結構必然有關的逍遙
逍遙 (xiāoyáo) 自由自在,不受拘束 carefree;be at ease (leisure);be free and unfettered;wander about at leisure皮日休名句,游棲霞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