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之道《過段寨二首》:
隨行知有筆如椽,不礙冥搜借榻眠。
酒醉詩成還上馬,秋蛇春蚓任人傳。
注釋參考
行知
(1).實(shí)踐其所得到的認(rèn)識。 清 曾國藩 《送唐先生南歸序》:“博求萬物之理,以尊聞而行知。”
(2).公文術(shù)語。行文通知。 清 薛福成 《代李伯相籌議海防事宜疏》:“擬請旨敕下該衙門申明舊例,行知各省?!?/p>
(3).指通知事項(xiàng)的文書。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三回:“且説 黃知府 有一天上院回來,正在家里喫夜飯,忽然院上有人送來一角文書;拆開一看,正是保準(zhǔn)過班的行知?!?/p>
筆如椽
《晉書·王珣傳》:“ 珣 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,既覺,語人曰:‘此當(dāng)有大手筆事?!矶郾?,哀冊諡議,皆 珣 所草。”后因以“筆如椽”喻大手筆或重要的文墨之事。 宋 蘇軾 《光祿庵》詩之一:“何事庵中著光祿,枉教閒處筆如椽?!?/p>
不礙
不礙 (bùài) 無妨礙;沒關(guān)系 without prejudice 行,行,不礙!我是又冷又餓,一陣兒發(fā)暈,不要緊!——老舍《駱駝祥子》冥搜
(1).盡力尋找,搜集。 晉 孫綽 《游天臺山賦》:“非夫遠(yuǎn)寄冥搜,篤信通神者,何肯遙想而存之?!?宋 周密 《齊東野語·書籍之厄》:“吾家三世積累,先君子尤酷嗜,至鬻負(fù)郭之田以供筆札之用。冥搜極討,不憚勞費(fèi),凡有書四萬二千餘卷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:“而心目耳力俱窮,絶無蹤響,冥搜未已,一癩頭蟆猝然躍去?!?/p>
(2).深思苦想。 唐 王昌齡 《箜篌引》:“ 明光殿 前論九疇,簏讀兵書盡冥搜。” 元 曾瑞 《青杏子·騁懷》曲:“情動魂消,腹稿冥搜,宿恩當(dāng)受?!?清 采蘅子 《蟲鳴漫錄》卷下:“必兢兢焉冥搜積想,務(wù)期周遍而后已?!?/p>
借榻
借人床榻睡覺。猶借宿。 宋 秦觀 《寄題趙侯澄碧軒》詩:“何日解衣容借榻,臥聽螭口瀉泠泠?!?金 元好問 《外家南寺》詩:“白頭來往人間徧,依舊僧窗借榻眠?!?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·補(bǔ)遺》:“余年十八,受知于 浙 督 程 公 元章 ,送入 萬松書院 肄業(yè),離家二十里,夜不能歸,輒借榻 湖州 沉謙之 、 永之 寓所。”
王之道名句,過段寨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家有懶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