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暇傾巾漉,還應染指嘗
出自唐代白居易《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見憶》:
煙景冷蒼茫,秋深夜夜霜。
為思池上酌,先覺甕頭香。
未暇傾巾漉,還應染指嘗。
醍醐慚氣味,琥珀讓晶光。
若許陪歌席,須容散道場。
月終齋戒畢,猶及菊花黃。
注釋參考
未暇
謂沒有時間顧及。 漢 張衡 《東京賦》:“因 秦 宮室,據其府庫,作 洛 之制,我則未暇。” 漢 劉楨 《雜詩》:“馳翰未暇食,日昃不知晏?!?三國 魏 曹植 《七啟》:“﹝ 鏡機子 曰:﹞‘此肴饌之妙也,子能從我而食之乎?’ 玄微子 曰:‘予甘藜藿,未暇此食也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銘箴》:“曾名品之未暇,何事理之能閑哉!” 章炳麟 《駁康有為論革命書》:“如右所言,大抵關於種類,而於情偽得失,未暇論也。”
染指
染指 (rǎnzhǐ) 典出《左傳》:鄭靈公請大臣們吃甲魚,故意不給子公吃,子公很生氣,就伸出手指蘸了點湯,嘗嘗味道走了 take a share of sth. one is not entitled to 子公怒,染指于鼎,嘗之而出。——《左傳·宣公四年》 后用以比喻插手以獲取不應得的利益白居易名句,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見憶名句。注釋由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