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吳筠《高士詠柳下惠》:
展禽抱純粹,滅跡和光塵。
高情貴軒冕,降志救世人。
百行既無點(diǎn),三黜道彌真。
信謂德超古,豈惟言中倫。
注釋參考
純粹
純粹 (chúncuì) 不攙雜其它成分的;無攙合物的;不含添加、替代或異質(zhì)物質(zhì)的 pure;unadulterated 一個(gè)純粹的人 沒有攙雜的;同一個(gè)類型的 simple 他們原始的語言至今還純粹,沒有攙雜任何東西 真正體現(xiàn)了事物的本質(zhì)的 absolute滅跡
[destroy the evidence;erase the traces of one's crime] 消滅做壞事的痕跡
消贓滅跡
詳細(xì)解釋亦作“ 滅跡 ”。1.消滅痕跡或蹤跡。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三》:“ 蘇秦 恐君之知之,故多割 楚 以滅跡也。”舊題 漢 李陵 《答蘇武書》:“然猶斬將搴旗,追奔逐北,滅跡掃塵,斬其梟帥。” 三國 魏 嵇康 《家誡》:“或偶知其私事,與同則可,不同則彼恐事泄,思害人以滅跡也?!?/p>
(2).從世俗社會(huì)中消失行跡。謂退隱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潛志賦》:“退隱身以滅跡,進(jìn)出世而取榮?!?明 高啟 《樹屋傭贊》:“當(dāng)是時(shí), 申屠子龍 滅跡 芒 碭 之間,以樹為屋,自同傭人?!?清 顧炎武 《哭楊主事廷樞》詩:“滅跡遂躬耕,猶為義聲唱?!?/p>
(3).猶絕跡。 陳毅 《初游青島》詩:“一切寄生蟲,滅跡不待言。”
見“ 滅跡 ”。
光塵
(1).敬詞。稱言對(duì)方的風(fēng)采。《文選·繁欽<與魏文帝箋>》:“冀事速訖,旋侍光塵,寓目階庭,與聽斯調(diào)?!?張銑 注:“光塵,美言之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祭李司徒文》:“至於豆觴之會(huì),軒蓋之游,多奉光塵,最承歡惠?!?明 張煌言 《答唐枚臣書》:“倡義以來,南北各天,遂勿獲親奉光塵。”
(2).《老子》:“和其光,同其塵?!焙笠浴肮鈮m”喻世俗?!稌x書·文苑傳論》:“ 彥伯 未能混跡光塵,而屈乎卑位?!?清 唐孫華 《壽周礫圃七十》詩:“肯隨貴介逐光塵?祇有窮交相引重。”
吳筠名句,高士詠柳下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