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汝鐩《荊門行》:
去年曾問荊門途,雞鳴狗吠民耕鋤。
搖鞭重來意慘澹,前日井邑今丘墟。
云昏雨澀草堆碧,四野荒荒人跡疏。
深山扶攜皆露處,骨肉蕩沒況室廬。
老農(nóng)無力倚林臥,少定舉首來向余。
官人且坐待儂說,未說泗涕先橫裾。
老夫老豈識兵革,忽見遠(yuǎn)近皆狂胡。
懸崖絕壁魚貫進(jìn),飛馬上下爭馳驅(qū)。
吾軍非是無身手,未鼓棄甲先奔趨。
時(shí)平廩帛官不計(jì),戰(zhàn)勝爵賞官不辜。
進(jìn)怯鋒鏑退焚掠,虜既難堪堪汝乎。
獨(dú)來未暇正其罪,官有金幣還招呼。
老夫莫曉軍旅事,但聞敗衄深嗟吁。
我聽其言為蹙頞,含凄獨(dú)下西山隅。
金蓮似恨膻風(fēng)染,蒙泉未洗血水污。
九秋半破明月夕,照我孤憤行繞壁。
注釋參考
去年
去年 (qùnián) 上一年 last year 我從去年辭帝京?!啤?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詩問荊
多年生草本植物。根莖很長,從根莖的節(jié)上長出直立的莖。春季長出的莖沒有分枝,頂端有筆頭狀的穗,嫩時(shí)可以吃;夏季長出的莖有分枝,綠色,有退化的葉片。利用孢子進(jìn)行繁殖。
雞鳴狗吠
亦作“ 雞鳴犬吠 ”。1.形容百姓安居樂業(yè)。語出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雞鳴狗吠相聞,而達(dá)乎四境,而 齊 有其民矣?!?焦循 正義:“此必時(shí)俗語。故《老子》亦云:‘樂其俗,安其居,鄰里相望,雞犬之聲相聞?!薄逗鬂h書·吳良傳》“舉觴上壽,諂稱太守功德” 李賢 注引《東觀漢記》:“齊郡敗亂,遭離盜賊,不聞雞鳴犬吠之音?!币槐咀鳌?雞鳴狗吠 ”?!度龂尽の褐尽ね趵蕚鳌罚骸半u鳴狗吠,達(dá)於四境?!?/p>
(2).形容戰(zhàn)亂,變亂。 宋 曾鞏 《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》:“二百五十餘年, 契丹 始講和好, 德明 亦受約束,而天下銷鋒灌燧,無雞鳴犬吠之驚,以迄于今?!?清 梅曾亮 《上方尚書書》:“竊念國家熾昌熙洽,無雞鳴狗吠之警。”
成語解釋雞啼狗叫彼此都聽得到。比喻聚居在一處的人口稠密。雞鳴狗吠出處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雞鳴狗吠相聞而達(dá)乎四境。”耕鋤
(1).耕田除草。亦泛指農(nóng)作。 唐 儲光羲 《田家雜興》詩:“日旰懶耕鋤,登高望川陸?!?清 惲敬 《三代因革論四》:“﹝ 黃帝 ﹞因民之欲便于耕鋤饁饟守望,而以廬井合之?!?/p>
(2).猶鏟除。 宋 陸游 《老學(xué)庵筆記》卷十:“其數(shù) 京 之罪曰:‘列圣詒謀之憲度,掃蕩無餘;一時(shí)異議之忠賢,耕鋤略盡?!?/p>
趙汝鐩名句,荊門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4快看菜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