恍如身在苕源東,攝衣步上云山最高峰
出自宋代家鉉翁《題陳子新所藏云山小景漁磯二士》:
道人胸次絕塵滓,能得工夫無盡意。
醉中引興春山青,醒來弄翰秋風(fēng)起。
晦明變幻在毫端,倏忽煙波幾千里。
少年我嘗識其人,不見于今垂五紀(jì)。
此圖似是夫君筆,余子紛紛溟涬耳。
黃沙蒼茫雪苑冬,旅窗展玩萬慮空。
恍如身在苕源東,攝衣步上云山最高峰。
二客追隨不能及,相與指點平沙明月中。
注釋參考
恍如
好似;仿佛。 宋 陳與義 《出山道中》詩:“高崖落絳葉,恍如人世秋?!薄度辶滞馐贰返谑兀骸按藭r 蘧公孫 恍如身游 閬苑 、 蓬萊 、 巫山 、 洛浦 。” 茅盾 《公式主義的克服》:“我們閉了眼睛,還恍如那些‘人物’即在跟前?!?/p>
攝衣
(1).整飭衣裝?!豆茏印さ茏勇殹罚骸吧僬咧?,夜寐早作,既拚盥漱,執(zhí)事有恪,攝衣共盥,先生乃作?!?漢 王粲 《七哀詩》之二:“獨夜不能寐,攝衣起撫琴?!?宋 葉適 《鄭景元墓志銘》:“急難窘助,扁舟徑往,夜半扣門,攝衣偕出矣。” 清 王念孫 《讀書雜志·漢書九》“輟洗起衣”:“此文本作輟洗起,攝衣,延 食其 上坐。 鄭 注《士冠禮》曰:攝,猶整也。謂整衣而延之上坐也?!?/p>
(2).提起衣襟。 宋 蘇軾 《后赤壁賦》:“予乃攝衣而上,履巉巖,披蒙茸,踞虎豹,登虬龍……二客不能從焉?!?/p>
云山
(1).云和山。 南朝 梁 吳均 《同柳吳興烏亭集送柳舍人》詩:“云山離晻曖,花霧共依霏。” 唐 王昌齡 《過華陰》詩:“云起 太華山 ,云山共明滅。” 宋 蘇舜欽 《無錫惠山寺》詩:“云山相照翠會合,殿閣對起涼參差?!?/p>
(2).高聳入云之山。 漢 蔡琰 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云山萬里兮歸路遐,疾風(fēng)千里兮揚塵沙?!?唐 皇甫冉 《送王司直》詩:“西塞云山遠(yuǎn),東風(fēng)道路長。” 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姑妄聽之二》:“既而 秋圃 揭換壁紙,又得數(shù)詩……又一首曰:‘咫尺樓窗夜見燈,云山似阻幾千層?!?/p>
(3).遠(yuǎn)離塵世的地方。隱者或出家人的居處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蕭被侍中敦勸表》:“臣不能遵煙洲而謝 歧伯 ,迎云山而揖 許由 ?!?胡之驥 注:“ 阮嗣宗 《勸晉王牋》曰:‘臨滄洲而謝 支伯 ,登 箕山 而揖 許由 ?!?唐 元稹 《修龜山魚池示眾僧》詩:“云山莫厭看經(jīng)坐,便是浮生得道時?!?元 劉因 《贈狂道士》詩:“得意云山是處過,逢人對酒即高歌?!?/p>
高峰
高峰 (gāofēng) 最高點或最高部分。比喻事物發(fā)展的最高點 peak;summit;height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攀登科學(xué)高峰家鉉翁名句,題陳子新所藏云山小景漁磯二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