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泂《上樓大參》:
四朝相業(yè)舊儀刑,今代衣冠類曉星。
青眼更誰憐后裔,白頭空復(fù)抱遺經(jīng)。
沖霄有路開籠鶴,槁案無時泣卷螢。
吏部觀文均所愛,因聲廊廟一丁寧。
注釋參考
吏部
吏部 (lìbù)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。主管吏的任免、考課、升降、調(diào)動等事務(wù)。長官為吏部尚書。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 Ministry of Official Personal Affairs in feudal China 時韓愈吏部權(quán) 京兆。—— 宋· 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》 吏部擬用左通政。——清· 張廷玉《明史》 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觀文
(1).觀賞文采。 唐 許敬宗 《奉和秋暮言志應(yīng)制》:“凝宸閲棲畝,觀文佇少微?!?/p>
(2). 宋 代觀文殿學(xué)士的簡稱。 宋 歐陽修 《歸田錄》卷一:“ 丁文簡公 度 罷參知政事,為 紫宸殿 學(xué)士,即 文明殿 學(xué)士也。 文明 本有大學(xué)士,為宰相兼職,又有學(xué)士,為諸學(xué)士之首。后以‘文明’者, 真宗 謚號也,遂更曰 紫宸 。近世學(xué)士,皆以殿名為官稱,如 端明 、 資政 是也。 丁 即受命,遂稱曰 丁紫宸 。議者又謂 紫宸 之號非人臣之所宜稱,遽更曰 觀文 ?!?/p>
因聲
猶言寄語。指托人帶話。 唐 杜甫 《纜船苦風(fēng)戲題四韻》:“因聲置驛外,為覓酒家壚?!?仇兆鰲 注:“因聲,猶云寄語?!?/p>
廊廟
廊廟 (lángmiào) 指朝廷 the imperial court 夫謀之廊廟,失之中原,其可乎?——《國語·越語下》 廊廟之寶,棄于溝渠。——《后漢書·孟嘗傳》 廊廟無才天下求丁寧
丁寧 (dīngníng) 叮嚀,反復(fù)地囑咐 give careful instructions repeatedly蘇泂名句,上樓大參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繩索小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