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炎《鳳凰臺上憶吹{1|1}簫》:
水國浮家,漁村古隱,浪游慣占花深。
猶記得、琵琶半面,曾濕衫青。
不道江空歲晚,桃葉渡、還嘆飄零。
因乘興,醉夢醒時,卻是山陰。
投閑倦呼儔侶,竟棹入蘆花,俗客難尋。
風(fēng)渺渺、云拖暮雪,獨釣寒清。
遠(yuǎn)溯流光萬里,渾錯認(rèn)、葉竹寰瀛。
元來是、天上太乙真人。
注釋參考
渺渺
渺渺 (miǎomiǎo) 形容悠遠(yuǎn);久遠(yuǎn) remote 云海渺渺無際寒清
(1).《山海經(jīng)·中山經(jīng)》:“又東南五十里,曰 高前之山 。其上有水焉,甚寒而清, 帝臺 之漿也,飲之者不心痛。”后以“寒清”指寒涼而清澈的酒。 唐 皮日休 《奉和魯望看壓新醅》詩:“一簀松花細(xì)有聲,旋將渠椀撇寒清?!?/p>
(2).指寒冷之氣。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:“寒清數(shù)舉,暑令乃薄?!?/p>
張炎名句,鳳凰臺上憶吹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