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日萬機(jī),一人聽斷,雖復(fù)憂勞,安能盡善
出自唐代 吳兢《貞觀政要·卷二·論求諫》:
摘自《貞觀政要·卷二·論求諫》
解釋:一天處理上萬件政務(wù),靠一個(gè)人聽斷,即使再辛勤,也難以完全辦好。
原文摘要:
亦何異哉?故忠貞之臣,非不欲竭誠(chéng)。竭誠(chéng)者,乃是極難。所以禹拜昌言,豈不為此也!朕今開懷抱,納諫諍。卿等無勞怖懼,遂不極言。”貞觀十六年,太宗謂房玄齡等曰:“自知者明,信為難矣。如屬文之士,伎巧之徒,皆自謂己長(zhǎng),他人不及。若名工文匠,商略詆訶,蕪詞拙跡,于是乃見。由是言之,人君須得匡諫之臣,舉其愆過。一日萬機(jī),一人聽斷,雖復(fù)憂勞,安能盡善?常念魏征隨事諫正,多中朕失,如明鏡鑒形,美惡必見?!币蚺e觴賜玄齡等數(shù)人勖之。貞觀十七年,太宗問諫議大夫褚遂良曰:“昔舜造漆器,禹雕其俎,當(dāng)時(shí)諫者十有余人。食器之間,何須苦諫?”遂良對(duì)曰:“雕琢害農(nóng)事,纂組傷女工。首創(chuàng)奢淫,危亡之漸。漆器不已,必金為之;金器不已,必玉為之。所以諍臣必諫其漸,及其滿盈
注釋參考
一日萬機(jī)
見“ 一日萬幾 ”。
成語解釋一天要處理成千上萬件事(用在國(guó)家領(lǐng)導(dǎo)人)。一日萬機(jī)出處《尚書·皋陶漠》:“兢兢業(yè)業(yè),一日二日萬幾?!?h3>人聽(1).眾人所知聞?!逗鬂h書·朱浮傳》:“ 浮 事雖昭明,而未達(dá)人聽,宜下廷尉,章著其事?!薄逗鬂h書·徐稺傳》:“伏見處士 豫章 徐稺 、 彭城 姜肱 ……德行純備,著于人聽?!?/p>
(2).即民聽,指百姓的視聽?!稌ぬ┦闹小罚骸疤煲曌晕颐褚?,天聽自我民聽。” 孔 傳:“言天因民以視聽,民所惡者天誅之?!薄顿Y治通鑒·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》:“足下聽斷明允,庶事無滯,則吏慎其負(fù),而人聽不惑矣?!?胡三省 注:“人聽,即民聽?!稌x書》史臣避 唐太宗 諱,改民為‘人’,《通鑑》因之?!?/p>
雖復(fù)
猶縱令。 三國(guó) 魏 嵇康 《家誡》:“雖復(fù)守辱不已,猶當(dāng)絶之?!?北周 庾信 《周上柱國(guó)齊王憲神道碑》:“自爾承基纂基,保受姓氏,雖復(fù)千年一圣,終是百世同宗。”
憂勞
憂勞 (yōuláo) 憂患勞苦 with grievance and toil安能
安能 (ān néng)豈能、怎能。
文選.嵇康.與山巨源絕交書:「安能舍其所樂,而從其所懼哉?!?文選.鮑照.還都道中作:「未嘗違戶庭,安能千里遊?!?h3>盡善十分完善?!墩撜Z·八佾》:“子謂《韶》‘盡美矣,又盡善也’;謂《武》‘盡美矣,未盡善也’?!?金 王若虛 《論語辨惑四》:“﹝ 孟莊子 ﹞之不改,意者,其政雖未盡善,而亦不致悖理害事之甚,故有取其不忍改也?!?明 劉基 《春秋明經(jīng)·會(huì)于蕭魚秦人伐晉莒人伐我東鄙圍臺(tái)》:“屢盟而屢叛,屢叛而屢伐,公亦知服人以威之未盡善矣。”《醒世恒言·賣油郎獨(dú)占花魁》:“自此 九媽 將 瑤琴 改做 王美 ,一家都稱為 美娘 ,教他吹彈歌舞,無不盡善?!眳⒁姟?盡善盡美 ”。
吳兢名句,貞觀政要·卷二·論求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