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汪圣權(quán)《句》:
出自宋代汪圣權(quán)《句》,該句一般未成詩或是殘句。
注釋參考
不分
(1).不服氣;不平?!赌淆R書·王僧虔傳》:“ 庾征西 翼 書,少時與 右軍 齊名, 右軍 后進, 庾 猶不分?!?宋 梅堯臣 《龍柏》詩:“苦練不分顏色近,紫荊未甘開謝遲?!?古直 《雜感寄楚傖一廠》詩:“蓴鱸不分因秋起,塊壘生憎借酒澆?!?/p>
(2).不料。 唐 陳陶 《水調(diào)詞》之二:“容華不分隨年去,獨有妝樓明鏡知?!?明 湯顯祖 《牡丹亭·移鎮(zhèn)》:“天下事,鬢邊愁,付東流。不分吾家小 杜 ,清時醉夢 揚州 。” 清 朱彝尊 《詠古》詩之一:“ 漢皇 將將屈群雄,心許 淮陰 國士風(fēng)。不分后來輸 絳 , 灌 ,名高一十八元功。”
(1).不分散。 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結(jié)構(gòu)》:“作傳奇者,能以頭緒忌繁四字,刻刻關(guān)心,則思路不分,文情專一?!?/p>
(2).不分別,不分辨。 和谷巖 《茶花艷》八:“不要一出事就不分青紅皂白的狠抓,那樣難免會出問題的。”
桂籍
科舉登第人員的名籍。 宋 徐鉉 《廬陵別朱觀先輩》詩:“桂籍知名有幾人,翻飛相續(xù)上青云?!薄端问贰ね鈬鴤魅じ啕悺罚骸氨菹乱云淙f里辭家,十年觀國,俾登名於桂籍,仍命秩於蕓臺?!?清 紀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一》:“爾讀圣賢書,一‘恕’字尚不能解,何以掛名桂籍耶?!眳⒁姟?桂林一枝 ”。
一毫
一根毫毛。比喻極小或很少。《列子·楊朱》:“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,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。人人不損一毫,人人不利天下,天下治矣?!?宋 蘇軾 《前赤壁賦》:“且夫天地之間,物各有主,茍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?!薄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十:“如今 韓生 吉帖婚書,并無一毫虛謬。”《鏡花緣》第九五回:“向日在家屢要學(xué)劍,奈教師此道不精,不過敷衍教了兩個勢子,卻是一毫無用?!?葉圣陶 《潘先生在難中》:“他更從利害遠近種種方面著想,覺得回去終于是天經(jīng)地義。便把惱恨擱在一旁,臉上也不露一毫形色?!?/p>
踏槐花
《說郛》卷六九引 唐 李淖 《秦中歲時記》:“進士下第,當年七月復(fù)獻新文,求拔解,故曰:‘槐花黃,舉子忙?!?唐 代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往往于隔年秋天就在京城行卷,其時正值槐花盛開,后因稱參加科舉考試為“踏槐花”。 宋 蘇軾 《和董傳留別》:“厭伴老儒烹瓠葉,強隨舉子踏槐花。”亦稱“ 踏槐黃 ”。《孽?;ā返谖寤兀骸霸瓉?公坊 那年自以為臭不可當?shù)奈恼拢贡?霞郎 估著,居然掇了巍科。但屢踏槐黃,時嗟落葉,知道自己不是金馬玉堂中人物,還是跌宕文史,嘯傲煙霞,還我本來面目的好。”亦省稱“ 踏槐 ”。《事物異名錄·政治·赴試》引 明 彭大翼 《山堂肆考》:“諺云:‘槐花黃,舉子忙?!矢芭e謂之踏槐?!?/p>
汪圣權(quán)名句,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