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得賢之難,用之難。非用之難,信之難。
出自唐代 房玄齡《晉書·列傳·第二十二章》:
摘自《晉書·列傳·第二十二章》
解釋:不是成就事業(yè)困難,而是得到賢才困難;不是得到賢才困難,而是使用賢才困難;不是使用賢才困難,而是信任賢才困難。
原文摘要:
朝雖有求賢之名,而 無知才之實。言雖當(dāng),彼以為誣;策雖奇,彼以為妄。誣則毀己之言入,妄則不忠 之責(zé)生,豈故為哉?淺明不見深理,近才不睹遠(yuǎn)體也。是以言不用,計不施,恐死 亡之不暇,何論功名之立哉!故上官昵而屈原放,宰嚭寵而伍員戮,豈不哀哉!若 仲舒抑于孝武,賈誼失于漢文,蓋復(fù)是其輕者耳。故白起有云:‘非得賢之難,用 之難。非用之難,信之難。’得賢而不能用,用而不能信,功業(yè)豈可得而成哉!”譚至洛陽,武帝親策之曰:“今四海一統(tǒng),萬里同風(fēng),天下有道,莫斯之盛。 然北有未羈之虜,西有丑施之氐,故謀夫未得高枕,邊人未獲晏然,將何以長弭斯 患,混清六合?”對曰:“臣聞圣人之臨天下也,祖乾綱以流化,順谷風(fēng)以興仁, 兼三才以御物,開四聰以招賢。故勞謙
注釋參考
非得
非得 (fēiděi) 表示必須——一般跟“不”呼應(yīng) must;have got to;have to 我非得走嗎?房玄齡名句,晉書·列傳·第二十二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