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胡仲參《入京第一程》:
六載館杭州,重來訪舊游。
山中才過雨,客里又驚秋。
嵐氣蒸衣濕,泉聲激石流。
功名苦行役,差見渡頭鷗。
注釋參考
中才
(1).中等才能。 漢 司馬遷 《報(bào)任安書》:“夫以中才之人,事有關(guān)於宦豎,莫不傷氣,而況於慷慨之士乎?”《三國(guó)志·魏志·王朗傳》:“ 霍去病 ,中才之將,猶以 匈奴 未滅,不治第宅?!?/p>
(2).指中等才能的人。 宋 邵雍 《秋日雨霽閑望》詩:“陳言生活不須矜,自是中才皆可了。” 何啟 胡禮垣 《新政論議》:“不知外國(guó)之才得之俱由考試,未經(jīng)超考,仍是中才,未經(jīng)一考,則是庸才而已?!?/p>
科考中式之才。 清 龔煒 《巢林筆談續(xù)編·出言何可不慎》:“丁卯之夏,有 粵 東 蕭系良 橐數(shù)百金,往京師捐教職,遇予於 淮 上,出其文示予,則歲科領(lǐng)案作也,充滿有力。予謂君中才,場(chǎng)后就捐未遲。”參見“ 中式 ”。
客里
離鄉(xiāng)在外期間。 唐 牟融 《送范啟東還京》詩:“客里故人尊酒別,天涯游子弊裘寒?!?宋 劉一止 《洞仙歌·梅》詞:“行人怨,角聲吹老,嘆客里,經(jīng)春又三年?!?元 姚燧 《次韻時(shí)中》:“ 淮南 數(shù)日將寒食,客里三春尚臘衣?!?清 葉廷琯 《鷗陂漁話·莪州公詩》:“貧中聚散思親串,客里行藏感歲華?!?/p>
驚秋
(1).秋令驀地來到。 唐 韋應(yīng)物 《府舍月游》詩:“橫河俱半落,泛露忽驚秋。” 唐 無名氏 《落葉賦》:“見一葉之已落,感四序之驚秋?!?/p>
(2).喻迅速凋零衰敗。 宋 蔡襄 《方山渡口占》:“江上行人空自愁,壯年雙鬢已驚秋。” 宋 蘇轍 《次韻王適送張耒赴壽安尉》:“緑鬢驚秋半欲黃,官居無處覓林塘?!?/p>
胡仲參名句,入京第一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