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來觀政問風(fēng)謠,皆云吠犬足生氂
出自宋代蘇軾《于潛令刁同年野翁亭》:
山翁不出山,溪翁長在溪。
不如野翁來往溪山間,上友麋鹿下鳧鹥,問翁何所樂,三年不去煩推擠。
翁言此間亦有樂,非絲非竹非蛾眉。
山人醉后鐵冠落,溪女笑時(shí)銀櫛低。
我來觀政問風(fēng)謠,皆云吠犬足生氂。
但恐此翁一旦舍此去,長使山人索寞溪女啼。
注釋參考
觀政
(1).察知政情?!稌は逃幸坏隆罚骸捌呤乐畯R,可以觀德;萬夫之長,可以觀政?!薄犊讌沧印ふ摃罚骸啊陡尢罩儭贰ⅰ兑骛ⅰ房梢杂^政,《洪范》可以觀度?!?章炳麟 《國故論衡·辨詩》:“ 五季 以降,雖四言之銘,且拱手謝不敏,豈獨(dú)采詩可以觀政云爾。”
(2).猶從政。 宋 司馬光 《送巢縣崔尉》詩:“毋嫌位尚微,觀政此為始?!?宋 李心傳 《建炎以來繫年要錄·建炎元年二月》:“惟是失信一事,上累譴訶。蓋緣觀政之初,為謀臣所誤?!?/p>
風(fēng)謠
古代指民謠或風(fēng)俗歌謠。吠犬
(1).善于叫的狗?!盾髯印ね踔啤罚骸氨焙t有走馬吠犬焉,然而中國得而畜使之。” 宋 蘇軾 《于潛令刁同年野翁亭》詩:“我來觀政問風(fēng)謡,皆云‘吠犬足生氂’?!?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善諫》:“余按《北史·宋游道傳》, 畢義云 奏劾 游道 , 楊遵彥 曰:‘譬之畜狗,本取其吠,今以數(shù)吠殺之,恐將來無復(fù)吠犬?!?/p>
(2).喻供人差使者?!睹魇贰ね踉絺鳌罚骸癌z 王越 ﹞性故豪縱,嘗西行謁 秦王 ,王開筵奏妓。 越 語王:‘下官為王吠犬久矣,寧無以相酬者?’因盡乞其妓女以歸?!?/p>
蘇軾名句,于潛令刁同年野翁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