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巾掩冉簪花重,羯鼓敲鏗列炬紅
出自宋代陸游《六月二十六日夜夢赴季長招飲》:
少城駿馬逐春風(fēng),二十年間萬事空。
清夢都忘雙鬢改,繡筵還喜一尊同。
烏巾掩冉簪花重,羯鼓敲鏗列炬紅。
安得此歡真入眼,碧油幢擁主人翁?
注釋參考
烏巾
黑頭巾。即烏角巾。古代多為隱居不仕者的帽子。 南朝 宋 羊欣 《采古來能書人名》:“ 吳 時 張弘 好學(xué)不仕,常著烏巾,時人號為 張烏巾 ?!?唐 杜甫 《奉陪鄭駙馬韋曲》詩之一:“何時占叢竹,頭戴小烏巾?!?仇兆鰲 注:“《南史》:‘ 劉巖 隱逸不仕,常著緇衣小烏巾。’” 宋 張孝祥 《念奴嬌·欲雪再和呈朱漕元順》詞:“忍凍推敲清興滿,風(fēng)里烏巾獵獵?!?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偵戲》:“草堂圖裡烏巾岸,好指點銀箏紅板?!?/p>
掩冉
亦作“ 掩苒 ”。1.披靡,偃倒。 唐 柳宗元 《袁家渴記》:“每風(fēng)自四山而下,振動大木,掩苒眾草,紛紅駭緑,蓊葧香氣?!?宋 蘇軾 《和飲酒》之三:“身如受風(fēng)竹,掩冉眾葉驚。俯仰各有態(tài),得酒詩自成?!?/p>
(2).搖曳貌。 清 李斗 《揚州畫舫錄·小秦淮錄》:“池荷掩冉於左右,隴菊迤邐於東西?!?/p>
(3).柔弱貌。 宋 蘇轍 《寓居》詩之四:“弱榴生掩冉,插竹強支叉。旋疊封根石,能開著子花。” 宋 陸游 《感懷》詩:“阡眠香草茂,掩苒煙柳弱?!?/p>
(4).輕盈柔美貌;柔和貌。 宋 洪邁 《夷堅丁志·臨卭李生》:“女從水面掩冉而返?!?宋 辛棄疾 《喜遷鶯》詞:“掩冉如羞,參差似妒,擁出芙渠花發(fā)。”
(5).縈繞貌。 宋 王質(zhì) 《游東林山水記》:“一色荷花,風(fēng)自兩岸來,紅披緑偃,搖蕩葳蕤,香氣勃郁,沖懷罥袖,掩苒不脫。” 明 高啟 《焚香》詩:“乍飄猶掩冉,將斷更氤氳。”
簪花
(1).謂插花于冠?!端问贰ざY志十五》:“禮畢,從駕官、應(yīng)奉官、禁衛(wèi)等并簪花從駕還內(nèi)?!?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聞》卷三:“新進士釋褐於國子監(jiān),祭酒、司業(yè)皆坐彝倫堂,行拜謁簪花禮。”
(2).猶戴花。 清 趙翼 《陔馀叢考·簪花》:“今俗惟婦女簪花,古人則無有不簪花者。”
(3).古代書體的一種。 明 王彥泓 《有女郎手寫余詩數(shù)十首筆跡柔媚紙光潔滑玩而味之》詩之二:“ 江令 詩才猶剩錦, 衛(wèi)娘 書格是簪花?!?清 錢謙益 《觀美人手跡戲題絕句》之四:“芳樹風(fēng)情在,簪花體格新?!眳⒁姟?簪花格 ”。
羯鼓
羯鼓 (jiégǔ) 我國古代一種鼓。腰部細。據(jù)說起源于羯族 an ancient drum敲鏗
敲擊。鏗,撞擊。 唐 韓愈 孟郊 《城南聯(lián)句》:“蔓涎角出縮,樹啄頭敲鏗?!?/p>
列炬
(1).排列火炬。 唐 皮日休 《叉魚》詩:“列炬春溪口,平潭如不流?!?/p>
(2).古代朝覲會同、郊廟祭饗等大禮時列于門內(nèi)的火炬。 宋 王應(yīng)麟 《困學(xué)紀聞·評詩》:“《年譜》謂 天寳 十載時 林甫 在相位,盍簪列炬之盛?!?/p>
陸游名句,六月二十六日夜夢赴季長招飲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