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梅堯臣《送王介甫知毗陵》:
吳牛常畏熱,吳田常畏枯。
有樹不蔭犢,有水不滋{左禾右芻}。
孰知事春農(nóng),但知急秋租。
太守追縣官,堂上怒奮須。
縣官促里長,堂下鞭撲俱。
不體天子仁,不恤黔首逋。
借問彼為政,一一何所殊。
今君請郡去,預(yù)喜民將蘇。
每觀二千石,結(jié)束辭國都。
絲韉加錦緣,銀勒以金涂。
兵吏擁后隊(duì),劍撾盛前驅(qū)。
君又不若此,革轡陪泥烏。
欵行問風(fēng)俗,低意騎更駑。
下情靡不達(dá),略細(xì)舉其麤。
曾肯為眾異,亦罔為世趨。
學(xué)詩聞已熟,愛棠理豈無。
注釋參考
縣官
縣官 (xiànguān) 縣的地方長官 county magistrate 縣官急索租?!啤?杜甫《兵車行》 縣官日有稟稍?!鳌?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 朝廷 court 今諸生學(xué)于太學(xué),縣官日有廩稍之供?!鳌?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里長
一里之長。仿 周 代閭胥、里宰之制,后代或置或廢,建制不一。《墨子·尚同上》:“是故里長者,里之仁人也,里長發(fā)政里之百姓?!薄缎绿茣堥L遜傳》:“ 張長遜 ,京兆 櫟陽 人,精馳射,在 隋 為里長。” 明 陳繼儒 《群碎錄》:“ 隋高帝 從 蘇威 議,以百家為里,置里長一人。” 清 魏源 《圣武記》卷上:“宜令薙髮易服,盡獻(xiàn)兵器,分設(shè)里長甲首,而遷土目于內(nèi)地?!?巴金 《將軍集·還鄉(xiāng)》:“明天到縣政府去請?jiān)福镩L全去,而且每一房要派幾個(gè)代表?!?/p>
堂下
(1).宮殿、廳堂階下。《公羊傳·宣公六年》:“仡然從乎 趙盾 而入,放乎堂下而立。” 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刺權(quán)》:“ 中山 su{1*1}女撫流徵於堂上,鳴鼓 巴俞 作於堂下?!?魯迅 《故事新編·非攻》:“走到堂下,穿好草鞋,背上包裹,頭也不回的走了?!?/p>
(2).殿堂下的人。借指侍從?!俄n非子·內(nèi)儲說下》:“乃召其堂下而譙之,果然,乃誅之?!?陳奇猷 集釋:“《説文》:‘堂,殿也。’堂下,蓋謂殿堂下之人。”
(3).神名?!妒酚洝し舛U書》:“ 荊 巫,祠 堂下 、 巫先 、 司命 、 施糜 之屬。”
鞭撲
見“ 鞭撲 ”。
亦作“ 鞭樸 ”。亦作“ 鞭撲 ”。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。亦指用鞭子或棍棒抽打?!多囄鲎印まD(zhuǎn)辭》:“圣人逍遙一世,罕匹萬物之形,寂然無鞭樸之罰,莫然無叱咤之聲。”《國語·魯語上》:“大刑用甲兵,其次用斧鉞,中刑用刀鋸,其次用鉆笮,薄刑用鞭撲,以威民也。” 韋昭 注:“鞭,官刑也,撲,教刑也?!薄稘h書·刑法志》:“薄刑用鞭撲?!?顏師古 注:“撲,杖也?!薄端螘ど俚奂o(jì)》:“親執(zhí)鞭撲,毆擊無辜,以為笑樂?!?唐 元稹 《哭子》詩之五:“鞭樸校多憐校少,又緣遺恨哭三聲?!?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四:“夫人奴蓄之,無禮已甚;聞又鞭撲之?!?鄭振鐸 《取火者的逮捕·埃娥七》:“她是這樣掙扎的挨過畜類的生活,一天又一天的,受了多少的鞭撲?!?/p>
梅堯臣名句,送王介甫知毗陵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