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和注釋
譯文
鄭客西入函谷關(guān),一路前行馬不停蹄。
在平川路上于一個駕著素車白馬,自稱是華山君的人相遇。
讓他幫忙將一塊玉璧帶給云水之神,此人人告訴他說,明年祖龍將死。
秦人得知了這個消息,便互相轉(zhuǎn)告說,我們避難去吧。
他們自從去了桃花源之后,便與外人千載相隔,不通消息。
注釋
鄭客:一作“鄭容”。《搜神記》卷四:秦始皇三十六年,使者鄭容從關(guān)東來,將入函關(guān),西至華陰,望見素車白馬,從華山上下,疑其非人。道住,止而觀之。遂至,問鄭容曰:“安之?”鄭容曰“之咸陽?!避嚿先嗽唬骸拔崛A山使也,愿托一牘書,致鎬池君所。子之咸陽,道過鎬池,見一大梓,有文石,取款(敲擊)梓,當(dāng)有應(yīng)者,即以書與之?!比萑缙溲?,以石款梓,果有人來取書,云“明年祖龍死”。
鎬池君:云水之神。
祖龍:謂秦始皇。祖,始也。龍,人君也。
吾屬:我等,我們。
桃花源:晉人陶淵明作《桃花源記》:有一武陵漁夫,偶進(jìn)一山洞,過山洞口之后,便見一處地方。土地平曠,屋舍儼然,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屬,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。此地人過著和平的耕織生活,自云是先世避秦難,率韋妻子邑人來此絕境,不復(fù)出。遂與外人隔。問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。
古風(fēng)其三十一問答
問:《古風(fēng)其三十一》的作者是誰?
答:古風(fēng)其三十一的作者是李白
問:古風(fēng)其三十一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古風(fēng)其三十一是唐代的作品
問:古風(fēng)其三十一是什么體裁?
答:五古
問:鄭客西入關(guān)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鄭客西入關(guān) 出自 唐代李白的《古風(fēng)其三十一》
問:鄭客西入關(guān)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鄭客西入關(guān) 的下一句是 行行未能已。
問: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?
答:李白名句大全
古風(fēng)其三十一賞析
李白翻文為詩,主要以《漢書》所載的故事為根據(jù),寫成了這一首詩的前六句。其中第二句是原文所沒有的,實質(zhì)上詩人把原文凝煉為二十五個字,字?jǐn)?shù)壓縮了一半,卻無損于故事的完整性,并且詩意盎然,詩情醰永。這就不能不佩服詩人以古為新的手法了。一起“鄭客西入關(guān)”一句,為什么不依原文寫為“鄭客關(guān)東來”呢?這是因為是“關(guān)東來”只表明出發(fā)地,卻不能表出目的地,而“西入關(guān)”則包括了“關(guān)東來”,平平五字,一石兩鳥,極盡簡括之能事。第二句“行行未能已”原文沒有的,詩人增添了這一句,便寫出了鄭客“行行重行行”的旅途生活,“未能已”三字則又點出了道遠(yuǎn)且長,言外還暗示秦法森嚴(yán),行路程期有所規(guī)定,不敢超越期限的那種惶恐趕路的心情,就這一句平添了無限的情意,也就是詩之所以為詩。接下去“白馬華山君,相逢平原里”,兩句與文章的敘述次序恰恰相反。這并不是因為受押韻的牽制,而主要是用倒筆突接的方法,先把鮮明的形象送到讀者的眼前:“唉!來了一位白馬神人!”然后再補(bǔ)敘原委。這樣寫法接法,也是詩的特征,而非文章的常規(guī)。第五句“璧遺鎬池君”把原文“持璧與客曰:為我遺鎬池君?!笔蛔謩h成五字,凝縮得非常精致。鎬池君指水神,秦以五行中的水德為王,故水神相當(dāng)于秦朝的護(hù)國神,華山神預(yù)將秦的亡征,告知水神。第六句“明年祖龍死”,祖龍即指秦始皇。不必點明,即知為華山君傳語,簡潔了當(dāng)?shù)仡A(yù)報了秦始皇的死耗。
以上六句,只是李白復(fù)述故事,其長處也不過是剪裁點染得宜,而還不足以見此詩之特點。此詩精神發(fā)越之處,主要在后四句,李白的超人之處也在后四句。
東晉詩人陶潛曾寫過一篇《桃花源記》,后來的詩人極喜引用,“世外桃源”幾成為盡人皆知的成語。李白想象力過人,把這一故事和上面六句中的故事,摻和在一起,似乎桃源中人所以避秦隱居,就是因為他們得知鄭客從華山君那兒得來祖龍將死、秦將大亂的消息。所以七八兩句用“秦人相謂曰:吾屬可去矣!”輕輕地把兩個故事天衣無縫地聯(lián)系在一起了?!扒厝讼嘀^曰”之前省去了鄭客傳播消息,因而行文更加緊湊?!跋嘀^”二字寫出秦人傳說時的神情,活躍紙上:“吾屬可去矣”一句則寫出了他們堅決而又輕松的感情,這些都是此詩神妙之處。
最后詩人以“一往桃花源,千春隔流水”兩句結(jié)住全詩。“春”字,承桃花春開,取春色美好之意。用“千春”而不用千秋,說明他對桃花源的贊美。這兩句反映了李白對桃花源的向往和對塵世生活的厭惡。是啊,一旦進(jìn)了世外桃源,就永遠(yuǎn)與這混濁紛亂的人寰相隔絕了。
詩人寫詩時可能預(yù)感到安史之亂的某些征兆,所以引喻故事,借古喻今,以表遁世避亂的歸隱思想。結(jié)筆悠然而止,不再寫入桃源后的如何如何,不但行文簡潔,而且余音裊裊,也令人起不盡之思。
(沈熙乾)
- 西泠橋題畫多寶峰頭石欲摧,西泠橋邊樹不開。輕煙薄霧斜陽下,曾泛扁舟小筑來。
- 錦堂春 此下原有神光燦修行之士一首未注名睡魔王。百般作害為殃。白日間、猶教可,夜更深、無處潛藏。惱得人、昏如癡醉,懷修行、輕送無常。眼若膠粘,頭如山壓,一團(tuán)昏悶轉(zhuǎn)羸*。相勾引,三尸六賊,夢里盜元陽。般般飛騰法界,萬鐘顛狂。似這般、無端乖劣,勸諸公、各自提防。念死生、前程事大,要殷勤、保護(hù)三光。莫得偎*,全憑覺悟,神通勇猛賽關(guān)張。相爭戰(zhàn),威鋒剛硬,一志向前當(dāng)。追趕退,云收霧斂,湛湛清涼。光燦。以上嗚鶴余音卷之五
- 聞歸集賢遠(yuǎn)引奉簡一章故舊相看逐逝波,思?xì)w無路欲如何?將軍每嘆檀公策,朝士徒悲穆氏歌。南海明珠來貢少,中原健馬出征多。先生自說將高舉,不遣冥鴻到罻羅。
- 沁園春(壬寅春寓東林中有感而作)懶學(xué)馮君,彈鋏歌魚,如今五年。為西湖西子,費人料理,東林東老,特地留連。坐注蟲魚,行吟雌霓,竟負(fù)逍遙第一篇。過從少,但赤髭白足,時復(fù)談禪。倚門白水平田??磾?shù)點青山無盡天。嘆春風(fēng)心事,已成待兔,夕陽時節(jié),又聽啼鵑。如此凄涼,若為排遣,不是詩邊即酒邊。中宵夢,有逋梅吹雪,坡柳搖煙。
- 偈頌一百零九首撥塵見佛,佛亦是塵。山僧腳布作炊巾,眼不見為凈。
- 四塊玉 以上嗚鶴余音卷之一光景如梭,勸早早回頭尋活計。莫被利役名牽,酒色昏迷。是非人我,空惹閑氣。鉛枯汞竭,恁藏休悔,謾爾傷悲。便做從今,下手理會,寧早莫稽遲。呆癡。自落便宜??v養(yǎng)家千口成何濟(jì)。枉使身心勞碌,晝夜無眠,老卻朱顏,教君憔悴。何須自苦,怎不回首,自家推算,無常有誰能
- 感興六首獵兒燕楚俗,得意唯馳逐。不知廟堂上,坐飽萬錢肉。
- 秦樓月·樓陰缺樓陰缺,欄干影臥東廂月。東廂月,一天風(fēng)露,杏花如雪。隔煙催漏金虬煙,羅幃黯淡燈花結(jié)。燈花結(jié),片時春夢,江南天闊。
- 除夕又是投閒歲欲除,閒中因得著工夫。園林香雪梅先透,庭院清風(fēng)竹自呼。未厭夜寒燒榾柮,已貪曉色進(jìn)屠蘇。巧名尚喜新年在,碌碌人應(yīng)笑阿奴。
- 和吳侍郎謝予送酒歲稔兵廚富酒材,幾槽新溜滴芳醅。秋香自與蘭英合,春色潛依竹葉回。蟹甲佐歡賓斝溢,鴟幐參貢縣郵催。雖非平樂十千斗,愿奉康成三百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