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年史傳收芳跡,應(yīng)許牽聯(lián)作隱人
出自宋代鄧剡《避亂至烏巖山贈承節(jié)趙公》:
流水桃花又避秦,誅茅西崦結(jié)為鄰。
如公尚友浮丘伯,顧我早師梅子真。
棋酒從容新里社,衣冠蕭散古遺民。
他年史傳收芳跡,應(yīng)許牽聯(lián)作隱人。
注釋參考
他年
(1).猶言將來,以后。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:“ 曹 人使公子 負芻 守…… 負芻 殺其大子而自立也,諸侯乃請討之。 晉 人以其役之勞,請俟他年?!?唐 杜牧 《寄題甘露寺北軒》詩:“他年會著荷衣去,不向山僧道姓名?!?清 龔自珍 《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漢鳳紐白玉印一枚喜極賦詩》:“引我飄搖思,他年能不能?”
(2).往年;以前。 唐 杜甫 《千秋節(jié)有感》詩之二:“圣主他年貴,邊心此日勞?!?唐 韓愈 《祭虞部張員外文》:“他年諸人,莫有能比?!?唐 薛能 《雕堂》詩:“他年誰識我,心跡在 徐州 ?!?/p>
史傳
史冊;歷史。《晉書·鄭方傳》:“博涉史傳?!?唐 韓愈 《順宗實錄三》:“歷代史傳,無不貫通?!?清 紀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五》:“ 關(guān)帝 祠中,皆塑 周將軍 ,其名則不見於史傳?!?阿英 《方志敏同志早年寫的小說》:“研究他的史傳和文學(xué)生活,都是很好的參考資料?!?/p>
芳跡
指前賢的行跡。 梁啟超 《愛國歌》之四:“君不見 博望 、 定遠 芳跡已千古,時哉后起吾英雄?!?/p>
應(yīng)許
答應(yīng),允許。 清 李漁 《意中緣·設(shè)計》:“你就要辭也辭不脫了,落得做個人情,應(yīng)許了罷?!?廬隱 《兩個小學(xué)生》:“還有他爹縱著他,說甚么請愿是法律應(yīng)許的行為,不能干涉啦?!?冰心 《斯人獨憔悴》:“看他們請愿的條件,哪一條是辦得到的?就是都辦得到,政府也決然不肯應(yīng)許,恐怕啟學(xué)生干政之漸?!?/p>
牽聯(lián)
(1).系聯(lián);連帶。 漢 嚴忌 《哀時命》:“外迫脅於機臂兮,上牽聯(lián)於矰隿?!?唐 韓愈 《答元侍御書》:“足下與 濟 父子俱宜牽聯(lián)得書?!?/p>
(2).連累;株連。《新唐書·姚璹傳》:“ 璹 深探其獄,跡疑似皆捕逮,株黨牽聯(lián)數(shù)千人。” 宋 陸游 《陸郎中墓志銘》:“ 歧公 免相,門下士多牽聯(lián)以罪斥?!?/p>
隱人
隱逸之人。 漢 劉向 《列仙傳·方回》:“ 方回 者, 堯 時隱人也?!?宋 蘇軾 《方山子傳》:“ 方山子 , 光 黃 間隱人也。” 明 李東陽 《與李士常書》:“又不能杜門自謝,遠同隱人?!?清 吳敏樹 《新修呂仙亭記》:“而 岳 之湖上,固傳有仙人往來之語矣。得非隱人高士,出沒江湖間,人乃目之為仙歟?”
鄧剡名句,避亂至烏巖山贈承節(jié)趙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4迷失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