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李嶠《史》:
馬記天官設(shè),班圖地里新。
善談方亹亹,青簡見彬彬。
方朔初聞漢,荊軻昔向秦。
正辭堪載筆,終冀作良臣。
注釋參考
正辭
(1).端正言辭?!兑住だM辭下》:“理財(cái)正辭,禁民為非,曰義?!?漢 蔡邕 《郭泰碑》:“若乃砥節(jié)礪行,直道正辭。貞固足以干事,隱括足以矯時(shí)。”《明史·左良玉傳》:“ 良玉 疾已劇,至 九江 ,邀總督 袁 繼咸 入舟中,袖中出密諭,云自皇太子,劫諸將盟, 繼咸 正辭拒之。”
(2).正式文辭?!犊讌沧印す珒x》:“ 子思 曰:‘臣所記臣祖之言,或親聞之者,有聞之於人者,雖非其正辭,然猶不失其意焉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議對》:“郊祀必洞於禮,戎事必練於兵,田穀先曉於農(nóng),斷訟務(wù)精於律。然后標(biāo)以顯義,約以正辭?!?/p>
(3).正直、嚴(yán)正的言辭?!尔i冠子·能天》:“圣人知其所極,正辭者惠物者也。” 陸佃 注:“不詖、不淫、不邪、不遁,謂之正辭。” 漢 蔡邕 《上封事陳政要七事》:“頃者,立朝之士,曾不以忠信見賞,恒被謗訕之誅。遂使羣下結(jié)口,莫圖正辭?!?/p>
載筆
(1).攜帶文具以記錄王事?!抖Y記·曲禮上》:“史載筆,士載言?!?鄭玄 注:“筆,謂書具之屬。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史,謂國史,書録王事者。王若舉動(dòng),史必書之;王若行往,則史載書具而從之也?!?南朝 齊 謝朓 《始出尚書省》詩:“趨事辭宮闕,載筆陪旌棨?!?清 張廷璐 《恭和御制秋蒐雜ji{1-1}元韻》:“從知蒐獵關(guān)戎政,載筆還須付 馬 枚 ?!?/p>
(2).借指史官?!缎绿茣ゑ宜炝紓鳌罚骸皩υ唬骸氐啦蝗缡毓?,臣職載筆,君舉必書?!?宋 蘇軾 《賜翰林學(xué)士中大夫兼侍讀趙彥若辭免國史修撰不允詔》:“卿學(xué)世其家,宜居載筆之地;官宿其業(yè),已奏殺青之書?!?章炳麟 《信史上》:“近古之載筆者,固未有若 遷 固 者矣?!?/p>
南 北朝 時(shí),韻文稱文,散文稱筆。后以載筆指史傳、制疏、表奏一類文字。《梁書·任昉傳》:“ 昉 雅善屬文,尤長載筆。” 明 徐賁 《送曾伯滋赴西河將幕》詩:“知公能載筆,草檄報(bào)邊聲?!?劉師培 《論說部與文學(xué)之關(guān)系》:“然艸野載筆,黑白混淆,優(yōu)者足補(bǔ)史冊之遺,下者轉(zhuǎn)昧是非之實(shí)?!?/p>
李嶠名句,史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魔秀來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