敏學(xué)推多藝,高談屬辯才
出自唐代蘇味道《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尋復(fù)禮上人之作》:
藩戚三雍暇,禪居二室隈。
忽聞從桂苑,移步踐花臺。
敏學(xué)推多藝,高談屬辯才。
是非寧滯著,空有掠嫌猜。
五行幽機(jī)暢,三蕃妙鍵開。
味同甘露灑,香似逆風(fēng)來。
砌古留方石,池清辨燒灰。
人尋鶴洲返,月逐虎溪回。
企躅瞻飛蓋,攀游想渡杯。
愿陪為善樂,從此去塵埃。
注釋參考
敏學(xué)
勤勉好學(xué)。 宋 范仲淹 《上張侍郎啟》:“依經(jīng)敏學(xué),恥讀非圣之書;約史徇名,勉附青云之士?!?宋 曾鞏 《知制誥制一》:“某強(qiáng)識敏學(xué),通于理要,砥節(jié)勵行,忠篤不回?!?/p>
高談
亦作“ 高譚 ”。1.侃侃而談,大發(fā)議論。 三國 魏 劉劭 《人物志·接識》:“是故多陳處直,則以為見美,靜聽不言,則以為虛空,抗為高談,則為不遜?!?北周 庾信 《預(yù)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》:“高譚變白馬,雄辯塞 飛狐 ?!?明 許承欽 《將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》詩:“蟹羹魚炙行日夕,高談話昔情逾敦?!?茅盾 《子夜》三:“可是--平常日子高談‘男女之大防’的,豈非就是他這班‘社會的棟梁’么?”
(2).不切實際的議論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官理》:“昔 衞靈 聽圣言而數(shù)驚, 秦孝 聞高談而睡寐。”
(3).高明的談吐;高尚的言談。 南朝 梁 蕭統(tǒng) 《講解將畢賦三十韻詩依次用》:“高談屬時勝,寡聞終自恧。” 宋 秦觀 《送喬希圣》詩:“杖藜對客騁高談,自覺胸襟輩 堯 禹 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哭志衍》詩:“高譚羣兒驚,健筆小儒怍?!?/p>
辯才
辯才 (biàncái) 善于辯論的才能 forensic skill;eloquence 頗有辯才蘇味道名句,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尋復(fù)禮上人之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