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門九重謁圣人,龍顏一解四海春
出自唐代李白《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一》:
少年不得意,落魄無安居。
愿隨任公子,欲釣吞舟魚。
常時飲酒逐風(fēng)景,壯心遂與功名疏。
蘭生谷底人不鋤,云在高山空卷舒。
漢家天子馳駟馬,赤軍蜀道迎相如。
天門九重謁圣人,龍顏一解四海春。
彤庭左右呼萬歲,拜賀明主收沉淪。
翰林秉筆回英眄,麟閣崢嶸誰可見。
承恩初入銀臺門,著書獨(dú)在金鑾殿。
龍鉤雕鐙白玉鞍,象床綺席黃金盤。
當(dāng)時笑我微賤者,卻來請謁為交歡。
一朝謝病游江海,疇昔相知幾人在。
前門長揖后門關(guān),今日結(jié)交明日改。
愛君山岳心不移,隨君云霧迷所為。
夢得池塘生春草,使我長價(jià)登樓詩。
別后遙傳臨海作,可見羊何共和之。
注釋參考
天門
天門 (tiānmén) 神話傳說中天宮的門 gate of heavenly palace 帝王宮殿大門 gate of palace 指人額頭的中間 middle of forehead 人的心(道士用語) heart九重
(1).九層;九道。《楚辭·天問》:“圜則九重,孰營度之?”《韓詩外傳》卷八:“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,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?!?三國 魏 曹植 《當(dāng)墻欲高行》:“愿欲披心自説陳,君門以九重,道遠(yuǎn) 河 無津?!?/p>
(2).泛指多層。 元 無名氏 《氣英布》第四折:“九重圍里往來,直似攛梭;萬隊(duì)營中上下,渾如走馬?!?/p>
(3).指天門;天?!稑犯娂そ紡R歌辭一·漢郊祀歌一》:“九重開,靈之?dāng)?,垂惠恩,鴻祜休?!?唐 李白 《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》:“我皇手把天地戶, 丹丘 談天與天語。九重出入生光輝,東來 蓬萊 復(fù)西歸。”京劇《貴妃醉酒》:“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,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。”
(4).指宮門。 漢 趙壹 《刺世疾邪賦》:“雖欲竭誠而盡忠,路絶險(xiǎn)而靡緣。九重既不可啟,又羣吠之狺狺?!?/p>
(5).指宮禁,朝廷。 唐 盧綸 《秋夜即事》詩:“九重深鎖禁城秋,月過南宮漸映樓?!?/p>
(6).指帝王。 唐 李邕 《賀章仇兼瓊克捷表》:“遵奉九重,決勝千里?!?明 無名氏 《金雀記·作賦》:“明朝入禁中,奏聞九重?!?清 鈕琇 《觚賸續(xù)編·人觚》:“先是, 寶 ( 法寶 )出奔時,九重大怒,命大索天下?!?/p>
(7).指皇位?!抖鼗颓釉~·酒泉子》:“隊(duì)隊(duì)雄軍驚御輦,驀街穿巷犯皇宮,祇擬奪九重?!?/p>
圣人
圣人 (shèngrén) 德高望重、有大智、已達(dá)到人類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,有時也專指孔子 sage 古之圣人,其出人也遠(yuǎn)矣?!啤?韓愈《師說》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,不法???。——《韓非子·五蠹》 封建時代對君主的尊稱 emperor 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路,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?!鳌?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龍顏
(1).謂眉骨圓起?!妒酚洝じ咦姹炯o(jì)》:“ 高祖 為人,隆準(zhǔn)而龍顏,美須髯,左股有七十二黑子。” 晉 潘岳 《西征賦》:“造長山而慷慨,偉龍顏之英主?!焙笠蛴靡灾傅弁醯娜菝病!赌鲜贰ゑ覐┗貍鳌罚骸氨菹虏坏醚猿疾辉缱R龍顏?!?唐 黃滔 《喜侯舍人蜀中新命》詩之一:“五色綵毫裁鳳詔,九重天子豁龍顏?!?魯迅 《熱風(fēng)·智識即罪惡》:“他只穿一件極儉樸的愛國布的龍袍,但那龍顏卻比活的時候胖得多了?!?/p>
(2).借指帝王。 晉 袁宏 《三國名臣序贊》:“夫未遇 伯樂 ,則千載無一驥;時值龍顏,則當(dāng)年控三杰?!?南朝 梁 沉約 《郊居賦》:“值龍顏之鬱起,乃憑風(fēng)而矯翼?!?明 王寵 《送餞太常元抑祠祭顯陵》詩:“龍顏授玉冊,殿上親祗領(lǐng)?!?端木蕻良 《渾河的急流》:“龍顏一聽大怒,因此就降旨滅他九族?!?/p>
(3).謂魚頭如龍。
四海
四海 (sìhǎi) 指全國各地 the whole country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,信義著于四海。——《三國志·諸葛亮傳》 大閹之亂,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,四海之大,有幾人歟?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 指世界各地 the whole world 放之四海而皆準(zhǔn) 豪放、豁達(dá) unconstrained 老牛說:“真是大手筆,四海得很”李白名句,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