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方回《昌化道中》:
縣街長(zhǎng)五里,當(dāng)路臥耕牛。
民戶時(shí)常閉,官征瑣屑收。
永無燈火市,況有管弦樓。
崖石偏欺馬,湍溪不受舟。
葷羶何可致,蔬茹尚灘求。
客糴珠同價(jià),村沽水雜篘。
采樵多遇虎,護(hù)果最防猴。
煙火銷荒店,茅茨潰廢郵。
兵戈雖幸免,賦役更深憂。
不是山堪賞,行人步步愁。
注釋參考
兵戈
(1).指兵器。 唐 李白 《大獵賦》:“韜兵戈,火網(wǎng)罟?!?/p>
(2).指戰(zhàn)爭(zhēng)。 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闔閭內(nèi)傳》:“欲興兵戈,以誅暴 楚 。”《后漢書·獨(dú)行傳·譙玄》:“時(shí)兵戈累年,莫能脩尚學(xué)業(yè)?!薄度龂?guó)演義》第九六回:“今四方分爭(zhēng),兵戈方始,若復(fù)廢法,何以討賊耶?” 清 周亮工 《即席次韻贈(zèng)信州周公鼎》詩(shī):“兵戈十載后,窮巷遠(yuǎn)游人?!?/p>
(3).指軍隊(duì)。 唐 黃滔 《景陽井賦》:“玉樓之絲管宵咽,桂岸之兵戈晝逼。” 宋 岳飛 《奉詔移偽齊檄》:“順逆二途,蚤宜擇處。兵戈既逼,雖悔何追?!?/p>
幸免
幸免 (xìngmiǎn) 僥幸得以避免 escape by sheer luck;have a narrow escape 幸免于難賦役
(1).賦稅和徭役的合稱。 中國(guó) 古代,賦初指兵賦。 春秋 后期,各國(guó)逐漸從田畝征賦,賦和稅漸趨混合。 秦 漢 以后,賦指按戶口征收的稅,徭役則另行征發(fā),賦和役始有明顯區(qū)別。 明 代以后,將按戶口征發(fā)的徭役折征銀兩,把丁稅并入田賦,至 清 則以賦役為田租的專稱?!读w·盈虛》:“其賦役也甚寡。”《新唐書·食貨志二》:“國(guó)家賦役之法,曰租、曰調(diào)、曰庸?!薄肚迨犯濉な池浿径罚骸?世祖 入 關(guān) ,首免都城居民被兵者賦役三年。”
(2).分配徭役?!顿Y治通鑒·唐僖宗乾符三年》:“ 西川 節(jié)度使 高駢 筑 成都 羅城,使僧 景仙 規(guī)度,周二十五里,悉召縣令庀徒賦役,吏受百錢以上皆死。” 胡三省 注:“賦,布也;分布使之就役也?!?/p>
更深
更深 (gēngshēn) 夜深 deep at night 更深人靜 更深夜靜方回名句,昌化道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