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必採(cǎi)江重比并,佳名艷色正相當(dāng)
出自宋代王之道《次韻徐伯遠(yuǎn)木芙蓉》:
千林搖落見孤芳,銷得詩(shī)人賦拒霜。
高壓菊花還獨(dú)步,靜窺池水試新妝。
自憐衰病追歡懶,忽睹騷吟引興長(zhǎng)。
何必採(cǎi)江重比并,佳名艷色正相當(dāng)。
注釋參考
何必
何必 (hébì) 反問的語(yǔ)氣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;there is no need;why 何必去那么早比并
亦作“ 比迸 ”。比試較量。多指比武。
亦作“ 比并 ”。比肩,并列?!吨熳诱Z(yǔ)類》卷一三七:“只是將前人腔子,自做語(yǔ)言填放他腔中,便説我這箇可以比并圣人?!?元 劉致 《端正好·上高監(jiān)司》套曲:“可與 蕭 曹 比并, 伊 傅 齊肩?!?/p>
亦作“ 比并 ”。1.比擬;比喻?!度龂?guó)志·魏志·文昭甄皇后傳》“封 惪 為 平原侯 ,襲公主爵”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:“ 惪 自異族,援繼非類,匪功匪親,而襲母爵,違情背典,於此為甚。 陳羣 雖抗言, 楊阜 引事比并,然皆不能極陳先王之禮,明封建繼嗣之義?!薄抖鼗颓釉~·蘇莫遮》:“聰明兒,稟天性,莫把 潘安 才貌相比并?!?元 無(wú)名氏 《延安府》第一折:“我姓 龐 ,你説道七手八腳,你比并我是螃蟹?!?/p>
(2).比較,相比。 唐 羅虬 《比紅兒詩(shī)》之四:“一曲都緣 張麗華 ,六宮齊唱《后庭花》。若教比并 紅兒 貌,枉破當(dāng)年國(guó)與家?!?宋 王安石 《山櫻》詩(shī):“山櫻抱石蔭松枝,比并餘花最發(fā)遲?!?清 李漁 《凰求鳳·阻兵》:“那箇女子,可有些才貌?與我比并起來,還是他好?我好?” 劉大白 《靜夜》詩(shī):“幽凄無(wú)比,畫也難成,夢(mèng)境也難比并?!?/p>
(3).指較量武藝。 元 無(wú)名氏 《獨(dú)角?!返诙郏骸吧?東岳 泰安 神州爭(zhēng)交賭籌,劈排定對(duì),比并高低。”《水滸傳》第十三回:“彀滿處,兔狐喪命;箭發(fā)時(shí),鵰鶚魂傷。較藝術(shù),當(dāng)場(chǎng)比并,施手段,對(duì)眾揄?yè)P(yáng)?!薄段饔斡洝返谖灏嘶兀骸耙虼藘扇吮炔⒄婕伲蛑?南海 。” 明 張鳳翼 《紅拂記·扶馀換主》:“兩員將高施武藝,兩員將比并高低?!?/p>
佳名
(1).好名聲,美名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(yǔ)·德行》:“ 祖光祿 少孤貧,性至孝,常自為母炊爨作食。 王平北 聞其佳名,以兩婢餉之?!?/p>
(2).好名字。 唐 陸龜蒙 《華陽(yáng)巾》詩(shī):“ 蓮華峰 下得佳名,云褐相兼上鶴翎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科場(chǎng)·廷試》:“ 嘉靖 末年,及今上近科,以大力得路者,改佳名以應(yīng)廷對(duì)?!?/p>
艷色
亦作“艷色”。1.艷麗的姿色。 漢 阮瑀 《鸚鵡賦》:“惟翩翩之艷色,誕嘉類於京都?!?唐 李白 《早秋贈(zèng)裴十七仲堪》詩(shī):“復(fù)攜兩少妾,艷色驚荷花。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》:“艷色知為天下傳,高門愁被旁人妬?!?/p>
(2).代稱美女。 唐 楊郇伯 《送妓人出家》詩(shī):“從今艷色歸空后, 湘 浦應(yīng)無(wú)解珮人?!?/p>
相當(dāng)
相當(dāng) (xiāngdāng) 兩方面差不多;配得上或能夠相抵 match;balance;correspond to;be equivalent to 得失相當(dāng) 適宜;合適 suitable;fit;appropriate 相當(dāng)?shù)娜诉x 相當(dāng) (xiāngdāng) 很;十分;極 quite;fairly;considerably 這里相當(dāng)清靜 足可以,尚 enough 穿這件衣服去參加晚會(huì)就已經(jīng)相當(dāng)好啦王之道名句,次韻徐伯遠(yuǎn)木芙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