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松歸有伴,此道獨知津
出自宋代李彌遜《門下大資顏公挽詩三首》:
洙泗流風(fēng)遠(yuǎn),儀形世有人。
人經(jīng)窺圣域,三返得賢臣。
勛業(yè)艱難際,聲名寂寞濱。
赤松歸有伴,此道獨知津。
注釋參考
赤松
(1).即 赤松子 。(1)《楚辭·遠(yuǎn)游》:“聞 赤松 之清塵兮,愿承風(fēng)乎遺則。”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 赤松 得之,與天地統(tǒng)?!?漢 王充 《論衡·無形》:“ 赤松 、 王喬 ,好道為仙,度世不死。”參見“ 赤松子 ”。(2) 唐 李白 《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》詩:“落帆 金華 岸, 赤松 若可招。” 王琦 注引《太平寰宇記》:“ 金華縣 有 赤松澗 , 赤松子 游 金華山 ,以火zi{1-1}燒而化?!庇忠墩憬ㄖ尽罚骸?金華縣 北有 赤松山 ,相傳 黃初平 叱石成羊處。 初平 號 赤松 ,故山以是名?!眳⒁姟?赤松子 ”。
(2).亦作“ 赤誦 ”。復(fù)姓。 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八:“吾姓為 赤松 ,名 時喬 ,字 受紀(jì) ?!薄端螘し鹬旧稀纷鳌俺嗾b”。
(3).常綠喬木,樹皮較薄,淡黃紅色。木材質(zhì)粗,較堅韌,供建筑、造紙等用,樹干可采松脂。又為觀賞樹。
獨知
(1).知人所不知;僅一人知?!渡叹龝じā罚骸坝歇氈畱]者,必見毀于民。”《韓非子·說林上》:“一國皆不知,而我獨知之,吾其危矣?!薄痘茨献印け杂?xùn)》:“夫?qū)⒄?,必獨見獨知。獨見者,見人所不見也;獨知者,知人所不知也?!?唐 李咸用 《和友人喜相遇》之四:“非窮非達(dá)非高尚,冷笑行藏祗獨知?!薄抖Y記·中庸》“故君子慎其獨也” 宋 朱熹 集注:“獨者,人所不知,而己所獨知之地也?!?/p>
(2).僅僅知道?!赌印ぜ鎼壑小罚骸敖裰T侯獨知愛其國,不愛人之國,是以不憚舉其國而攻人之國?!薄俄n非子·解老》:“民獨知兕虎之有爪角也,而莫知萬物之盡有爪角也?!?/p>
李彌遜名句,門下大資顏公挽詩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