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時發(fā)經(jīng)本旨坐虎皮,有時續(xù)古正音斥蟬噪
出自宋代陳著《贈郡經(jīng)歷韓君美》:
易為六經(jīng)彝訓(xùn)祖,詩關(guān)萬里風化機。
周孔派外誰復(fù)得,商賜言后知者誰。
穿鑿簸弄到今日,家自為詩人自易。
數(shù)不及理數(shù)亦妄,吟而無用吟何益。
京房輩,晚唐詩,悖謬之渠漓之靡。
雖不能為本真累,能誤來者滔滔地。
鄞幕多緣奎壁照,鐵做脊梁主公道。
有時發(fā)經(jīng)本旨坐虎皮,有時續(xù)古正音斥蟬噪。
老夫耄矣不出山,宿學(xué)已墮寒灰閒。
卓哉斯文有可宗,身雖不前心已攀。
二松主人忽傳意,謂曾齒及窮姓了。
生來欠識韓荊州,我亦自分陳無己。
此心胡為乎來哉,清風明月肝膽開。
滿天下是事為事,終歸敏手經(jīng)綸才。
人文所以經(jīng)天地,直須掀揭山火賁。
民事所以壽根本,要使人人歌既醉。
自顧光陰迫下舂,猶欲拭目儒術(shù)功。
不能頌泰交于風云之表,亦可歌豐年于畎畝之中。
注釋參考
有時
(1).有時候。表示間或不定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序》:“天有時以生,有時以殺;草木有時以生,有時以死。” 唐 張喬 《滕王閣》詩:“疊浪有時有,閒云無日無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十一:“ 滿生 心里反悔 鳳翔 多了 焦 家這件事,卻也有時念及,心上有些遣不開。” 周而復(fù) 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二三:“ 夏世富 把他從一個游樂場帶到另一個游樂場,有時坐下來看一陣,有時站在那里停一會?!?/p>
(2).謂有如愿之時。 唐 李白 《行路難》詩之一:“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云帆濟滄海。” 唐 劉云 《婕妤怨》詩:“秋扇尚有時,妾身永微賤!”
本旨
亦作“ 本指 ”。亦作“ 本恉 ”。1.原意?!妒酚洝埗愨帕袀鳌罚骸癌z 泄公 ﹞問 張王 果有計謀不。 高 ……具道本指所以為者王不知狀?!?漢 蔡邕 《月令問答》:“前儒特為章句者,皆用其意傳,非其本旨。”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歸心》:“皆由為政不能節(jié)之,遂使非法之寺,妨民稼穡,無業(yè)之僧,空國賦算,非大覺之本旨也?!?宋 陸游 《跋南城吳氏社倉書樓詩文后》:“人不可知,吝則嗇出,貪則漁利,怠荒則廢事……惟學(xué)則免是三者之患,而社倉雖百世可也。此吾兄弟之本指?!?清 李慈銘 《王選<續(xù)古文辭類纂>跋》:“ 姚氏 之書,本不必續(xù)者也……蓋自為一家之學(xué)而已,非甄綜古人也。祭酒乃自 乾隆 至 道光 已得三十九家,非 姚氏 之本恉矣?!?章炳麟 《文學(xué)說例》:“前世著述,其篇題多無義例……穿鑿者或因緣生義,固無當於本恉也?!?郭沫若 《文藝論集續(xù)集·孤鴻--致成仿吾》:“如他不贊成早期的政治革命之企圖,我覺得不是 馬克思 的本旨。”
(2).主旨。 郭沫若 《中國古代社會研究》第一篇第二章第四節(jié):“‘從容中道’,這就是《中庸》的本旨?!?/p>
虎皮
(1).老虎的皮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 胥臣 蒙馬以虎皮,先犯 陳 蔡 ?!薄抖Y記·曲禮上》:“前有士師,則載虎皮。” 孔穎達 疏:“若見前有兵眾,則舉虎皮於竿首,使兵眾見以為防也?!?唐 王績 《游仙》詩之四:“照水然犀角,游山費虎皮?!?/p>
(2).講席的代稱。語出《宋史·道學(xué)傳一·張載》:“﹝ 張載 ﹞嘗坐虎皮講《易》京師,聽從者甚眾?!?宋 劉克莊 《沁園春·吳叔永尚書和余舊作再答》詞:“撤我虎皮,讓君牛耳,誰道兩賢相厄哉!” 明 無名氏 《鳴鳳記·鄒林游學(xué)》:“先生負山斗之望,抱天人之學(xué),敢撤虎皮而就正有道,愿為假館以矜式大方?!?/p>
(3).比喻用以嚇唬別人的一種假象。 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答徐懋庸并關(guān)于抗日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問題》:“首先應(yīng)該掃蕩的,倒是拉大旗作為虎皮,包著自己,去嚇呼別人?!?/p>
(4).冠名。 唐 李白 《幽州胡馬客歌》:“ 幽州 胡馬客,緑眼虎皮冠?!?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物部四》:“虎皮,胡冠也?!?/p>
(5).荔枝的一種?!墩f郛》卷七七引 宋 蔡襄 《荔枝譜》:“虎皮者,紅色絶大,繞腹有青紋正類虎斑,嘗於 福州 東山 大乘寺 見之?!?/p>
正音
(1) [correct one's pronounciation]∶指按一定的標準矯正語音
正音正字
(2) [standard pronounciation]∶標準音
(3) [Beijing opera]〈方〉∶京戲
他不愛聽歌仔戲,倒愛聽伊伊啊啊的正音
詳細解釋(1).純正的樂聲;雅正的樂聲?!痘茨献印ぬ煳挠?xùn)》:“姑洗生應(yīng)鐘,比於正音,故為和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樂府》:“邇及 元 成 ,稍廣淫樂,正音乖俗,其難也如此。” 明 朱載堉 《樂律全書·吹律》:“雖然,善吹律者亦豈容易學(xué)哉?蓋須凝神調(diào)息,絶諸念慮,心安志定,與道潛符而后啟脣,少許吐微氣以吹之,令氣悠悠入於管中,則其正音乃發(fā)?!?清 楊復(fù)吉 《夢闌瑣筆·五女墓》:“ 瑤華 多才,為上山擔柴之謡,四女和之,聲動路人。好事者以正音葉之?!?/p>
(2).指雅正之詩什。 明 宋濂 《答章秀才論詩書》:“ 正始 之間, 嵇 阮 又疊作,詩道於是乎大盛。然皆師 少卿 而馳騁於《風》《雅》者也。自時厥后,正音衰微,至 太康 復(fù)中興。”
(3).標準語音。 清 侯方域 《徐作霖張謂傳》:“﹝ 張謂 ﹞舌短,無正音?!?/p>
(4).字的本音。區(qū)別于借讀音和轉(zhuǎn)讀音。 宋 王讜 《唐語林·文學(xué)》:“書之難,不唯句度義理,兼在知字之正音、借音?!?清 錢大昕 《答問九》:“凡字有正音有轉(zhuǎn)音,‘近’既從斤,當以其隱切為正其讀。如幾者,轉(zhuǎn)音,非正音也?!?/p>
(5).矯正語音。《南史·胡諧之傳》:“上……以 諧之 家人語 傒 音不正,乃遣宮內(nèi)四五人往 諧之 家教子女語。二年后,帝問曰:‘卿家人語音已正未?’ 諧之 答曰:‘宮人少,臣家人多,非惟不能得正音,遂使宮人頓成 傒 語?!?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聲容·習(xí)技》:“正音維何?察其所生之地,禁為鄉(xiāng)土之言,使歸中原音韻之正者是已?!?/p>
蟬噪
(1).蟬聲喧聒。 南朝 梁 王籍 《入若耶溪》詩:“蟬噪林逾靜,鳥鳴山更幽。” 唐 皮日休 陸龜蒙 《開元寺避暑聯(lián)句》:“靜潭蟬噪少,涼步鶴隨遲?!?前蜀 韋莊 《和薛先輩見寄初秋寓懷即事》:“蟬噪因風斷,鱗游見鷺沉。”
(2).譏諷詩文多浮辭濫調(diào),無病呻吟。 唐 韓愈 《薦士》詩:“ 齊 梁 及 陳 隋 ,眾作等蟬噪?!?清 姚鼐 《題句容學(xué)博馮墨香小照》詩:“卷軸紛牛毛,題詠亂蟬噪?!?/p>
陳著名句,贈郡經(jīng)歷韓君美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