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城若墟落,邑屋袖可憑
出自宋代李廌《從德鄰至鄧城訪魏道輔故屋懷道符》:
孟春屬佳辰,駕言從郡丞。
蓐食戒徒御,篝火事徂征。
方舟絕橫漢,適彼樊侯城。
緬懷昔封君,能使晚周興。
千齡想風(fēng)概,慨嘆岸與陵。
故城若墟落,邑屋袖可憑。
盤飧倦舉箸,幅幅氣拂膺。
古寺蔽榛甓,破舍余殘僧。
人言魏徵君,於焉常曲肱。
窶居三十年,蔚然以詩鳴。
人憂不改樂,信哉賢者能。
常聞有四友,作堂在郊坰。
我雖樗櫟材,臭味亦其朋。
會當(dāng)從飛蓋,清夜一來登。
注釋參考
故城
故城 (gùchéng) 過去的城市 old city 吾逢楚,觀 春申君故城,宮室盛矣哉!——《史記·春申君列傳·贊》墟落
(1).猶墟墓。 晉 夏侯湛 《張平子碑》:“於是乃剪其墟落,寵其宗人,使奉其四時,獻(xiàn)其粢盛?!?/p>
(2).村落。 南朝 梁 范云 《贈張徐州稷》詩:“軒蓋照墟落,傳瑞生光輝?!?唐 王維 《渭川田家》詩:“斜光照墟落,窮巷牛羊歸?!?宋 王安石 《示張秘校》詩:“月出映溝坻,煙升隱墟落?!?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一》:“鐘聲散墟落,燈火見人家。”
邑屋
(1).古代行政區(qū)域單位。《莊子·胠篋》:“闔四竟之內(nèi),所以立宗廟社稷,治邑屋州閭鄉(xiāng)曲者,曷嘗不法圣人哉!” 成玄英 疏:“《司馬法》:六尺為步,步百為畝,畝百為夫,夫三為屋,屋三為井,井四為邑。”
(2).引申指鄉(xiāng)里。《隸釋·漢廣漢屬國侯李翊碑》:“赫赫惟忠,屬國 李侯 ,發(fā)跡邑屋,聲冠方嵎?!?/p>
(3).邑里的房舍;村舍。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四》:“愿得賜歸,安行而返臣之邑屋?!薄稘h書·游俠傳·郭解》:“居邑屋不見敬,是吾德不脩也,彼何辠!” 顏師古 注:“邑屋,猶今人言村舍、巷舍也?!?晉 陶潛 《還舊居》詩:“阡陌不移舊,邑屋或時非。”《宋史·天文志一》:“其間又有邑屋山林之蔽?!?/p>
(4).陵邑的房舍。指祠堂。《舊唐書·李吉甫傳》:“臣以祠堂之設(shè),禮典無文……昔 漢 章帝 時,欲為 光武 原陵 、 明帝 顯節(jié)陵 各起邑屋, 東平王 蒼 上疏言其不可?!?/p>
(5).引申為國家神器,政權(quán)。 宋 王安石 《九鼎》詩:“ 始皇 區(qū)區(qū)求不得,坐令神姦窺邑屋?!?/p>
李廌名句,從德鄰至鄧城訪魏道輔故屋懷道符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