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李翱《斷僧通狀》
上歲童子,二十受戒。君王不朝,父母不拜。
口稱貧道,有錢放債。量決十下,牒出東界。
注釋參考
上歲
豐年?!妒酚洝ぬ旃贂罚骸帮L(fēng)從南方來,大旱……北方,為中歲;東北,為上歲。” 裴骃 集解引 韋昭 曰:“歲大穰。” 清 錢謙益 《己卯元日次除夕韻》:“蚤約鄰翁占上歲,共看幡信到墻東。”
成年。 唐 李翱 《斷僧通狀》:“上歲童子,二十受戒。君王不朝,父母不拜?!?/p>
童子
童子 (tóngzǐ) child;lad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?!墩撜Z·先進》 彼童子之師?!啤?韓愈《師說》 操童子業(yè)?!读凝S志異·促織》 童生,明清科舉,凡中舉以前,不論年齡大小,皆稱童生 操童子業(yè)?!读凝S志異·促織》受戒
受戒 (shòujiè) 佛教徒通過一定的宗教儀式接受戒律 be initiated into monkhood or nunhood 也虧我救你性命,摩頂受戒,做了我的徒弟。——《西游記》李翱名句,斷僧通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