拈來隨處成宗要,向道斯人德不孤
出自宋代釋正覺《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》:
面孔何如,雪發(fā)霜須。
秋明月窟,春發(fā)冰壺。
妙盡還移步,功忘聊放鋤。
拈來隨處成宗要,向道斯人德不孤。
注釋參考
隨處
隨處 (suíchù) 到處;處處 everywhere;anywhere 只要有一粒種了,它就不擇地勢,不畏嚴(yán)寒酷熱,隨處茁壯地生長起來了?!端蓸涞娘L(fēng)格》宗要
禪理要義。 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貝編》:“ 安國寺 僧 熟地 ,常燒木佛,往往與人語,頗知宗要,寺僧亦不之測?!?/p>
向道
(1).指引道路。 唐 韓愈 《送齊皞下第序》:“今之君天下者,不亦勞乎?為有司者,不亦難乎?為人嚮道者,不亦勤乎?” 朱熹 考異:“所謂人者,指應(yīng)舉者而言。為之作嚮道者,謂指引其道路所嚮?!?/p>
(2).指引路或引路的人。 清 戴名世 《紀(jì)紅苗事》:“內(nèi)地奸人誘使為 苗 嚮道,闌入攫取人畜。”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》:“昔 鎮(zhèn)南王 不用嚮道,率眾深入,不戰(zhàn)自潰?!眳⒁姟?嚮導(dǎo) ”。
謂向慕道義。 宋 蘇軾 《策略二》:“今者曾不得歲月之暇,則夫禮樂刑政教化之源,所以使天下回心而嚮道者,何時而議也?!?清 鄒容 《革命軍》第二章:“﹝八旗子弟等﹞不必讀書嚮道,以充其識力,由少爺而老爺、而大老爺、而大人、而中堂,紅頂花翎,貫搖頭上,尚書侍郎,殆若天職?!?/p>
人德
人的道德?!痘茨献印ぬ┳逵?xùn)》:“中考乎人德,以制禮樂,行仁義之道,以治人倫,而除bao{1*1}亂之禍。” 漢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人副天數(shù)》:“天德施,地德化,人德義。”
不孤
(1).古時幼年喪父為孤,孤子受到長輩父親般的照顧稱為不孤。 宋 邵伯溫 《聞見前錄》卷二十:“ 康節(jié) 先公既捐館,二 程 先生于 伯溫 有不孤之意,所以教載甚厚?!?/p>
(2).不孤單,不單獨?!墩撜Z·里仁》:“德不孤,必有鄰?!?沉兼士 《<積微居小學(xué)金石論叢>序》:“今讀此編,深幸吾道之不孤。”
釋正覺名句,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