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人爭門挽衣住,行人十步九回雇
出自宋代魏了翁《湖北提刑林寺丞赴召以書索詩》:
鏦金伐鼓催行丹,攔街祖帳云如稠。
祥刑使者入奏事,詔書趣發(fā)不可留。
居人爭門挽衣住,行人十步九回雇。
公言為汝五年留,便是數旬終一去。
居人向前為公語,情知不是留公處。
一春風雨寒凄凄,牛羊滿地鴻酸嘶。
乾坤爾闊無處著,惟有此地恬不知。
桑麻雞犬桃溪曲,身住主家數椽屋。
臥聽前江風雨聲,自嗟身是如天福。
公今歸去作大官,連云廣夏千萬間。
我時豈不被公賜,天高卒卒難為攀。
吾儕小人腹,不憚于公祝。
公今攬轡行原顯,澤地相臨看不足。
明朝歸坐京師宅,深院重門壅休戚。
原公莫為一身惜,須念同胞頭戢戢。
春風湔淚情轉惻,道旁過者聲唶唶。
我時困臥五溪東,十日八九陰蒙蒙。
有來道前事,耳目為惺惚。
更將百壺扶醉膽,喜余鼻息陵煙虹。
欲輸一言不能措,以公所聞還贈公。
注釋參考
居人
居人 (jūrén) 住在家里的人;居民 inhabitant 巷無居人爭門
搶著進門?!妒酚洝ち盒⑼跏兰摇罚骸?平王襄 及 任王后 遮止,閉門, 李太后 與爭門。”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:“君獨不見夫趣市朝者乎?明旦,側肩爭門而入?!?/p>
行人
行人 (xíngrén) 步行的人。古指出行的人;出征的人;又作使者的通稱 pedestrian 會其行人發(fā)露,瓚亦梟夷,故使鋒芒錯縮,厥圖不果。——《三國演義》 行人駐足聽?!队衽_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 行人弓箭各在腰。——唐· 杜甫《兵車行》 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行頻九回
亦作“ 九迴 ”。 1.多次翻轉或縈繞。多形容愁思起伏,郁結不解。 漢 司馬遷 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是以腸一日而九迴,居則忽忽若有所亡,出則不知其所往。” 南朝 梁 沉約 《齊故安陸昭王碑文》:“如仁夕惕之志,中夜九廻?!?宋 歐陽修 《黃溪夜泊》詩:“ 楚 人自古登臨恨,暫到愁腸已九回?!?/p>
(2).迂回曲折?!稑犯娂M吹曲辭五·隴頭流水歌辭》:“西上隴阪,羊腸九回?!?明 何景明 《自武陵至沅陵雜詩》之五:“脩阪接飛翼,百步仍九廻。”
(3).用以形容波浪翻騰起伏。 唐 楊巨源 《同薛侍御登黎陽縣樓眺黃河》詩:“九回紆白浪,一半在青天。”
魏了翁名句,湖北提刑林寺丞赴召以書索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