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白居易《井底引銀瓶》
井底引銀瓶,
銀瓶欲上絲繩絕。
石上磨玉簪,
玉簪欲成中央折。
瓶沉簪折知奈何?
似妾今朝與君別。
憶昔在家為女時(shí),
人言舉動(dòng)有殊姿。
嬋娟兩鬢秋蟬翼,
宛轉(zhuǎn)雙蛾遠(yuǎn)山色。
笑隨戲伴后園中,
此時(shí)與君未相識(shí)。
妾弄青梅憑短墻,
君騎白馬傍垂楊。
墻頭馬上遙相顧,
一見知君即斷腸。
知君斷腸共君語,
君指南山松柏樹。
感君松柏化為心,
暗合雙鬟逐君去。
到君家舍五六年,
君家大人頻有言。
聘則為妻奔是妾,
不堪主祀奉蘋蘩。
終知君家不可住,
其奈出門無去處。
豈無父母在高堂?
亦有親情滿故鄉(xiāng)。
潛來更不通消息,
今日悲羞歸不得。
為君一日恩,
誤妾百年身。
寄言癡小人家女,
慎勿將身輕許人!
注釋參考
墻頭馬上
唐 白居易 《井底引銀瓶》詩:“妾弄青梅憑短墻,君騎白馬傍垂楊。墻頭馬上遙相顧,一見知君即斷腸。”后遂以“墻頭馬上”為男女愛慕之典實(shí)。 宋 柳永 《長相思》詞:“墻頭馬上,漫遲留、難寫深誠?!?元 白樸 《墻頭馬上》第一折:“今夜里早赴佳期,成就了墻頭馬上?!?/p>成語解釋為男女愛慕之典實(shí)。墻頭馬上出處唐·白居易《井底引銀瓶》詩:“妾弄青梅憑短墻,君騎白馬傍垂楊。墻頭馬上遙相顧,一見知君即斷腸。”
相顧
(1).相視;互看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知音》:“乃稱 史遷 著書,諮 東方朔 ,於是 桓譚 之徒,相顧?quán)托??!?唐 白居易 《長恨歌》:“君臣相顧盡沾衣,東望都門信馬歸。” 宋 蘇軾 《上神宗皇帝書》:“而相顧不發(fā),中外失望?!?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孝感之戰(zhàn)》:“嗣聞為余,皆相顧欷歔曰:‘此老尚無恙耶!此吾儕命蹇故也。’”
(2).互相照顧;互相照應(yīng)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兄弟》:“二親既歿,兄弟相顧,當(dāng)如形之與影,聲之與響?!薄豆沤裥≌f·吳保安棄家贖友》:“平時(shí)酒杯往來,如兄若弟;一遇虱大的事,才有些利害相關(guān),便爾我不相顧了?!?清 閻爾梅 《出都門往游西山》詩:“二僕攜書隨行緩,相隔一里不相顧。”《清史稿·睿忠親王多爾袞傳》:“流賊橫行久,獷而眾,不可輕敵。吾觀其陣大,首尾不相顧?!?/p>
見知
(1).見而知之。指同時(shí)代的事,以別于后代對(duì)前代事的“聞而知之”。語本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由 堯 舜 至於 湯 ,五百有餘歲。若 禹 、 皋陶 ,則見而知之;若 湯 ,則聞而知之?!?清 顏元 《存學(xué)編·總論諸儒講學(xué)》:“其效使見知聞之者,知尊慕 孔 孟 ,善談名理,不作惡,不奉釋 老 名號(hào)。”
(2).謂明見明知,并不隔膜?!俄n非子·難一》:“有賞者君見其功,有罰者君知其罪,見知不悖於前,賞罰不弊於后,安有不葬之患。”
(3).受到知遇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汾水》:“ 飛廉 以善走事 紂 , 惡來 多力見知。 周武王 伐 紂 ,兼殺 惡來 ?!?宋 胡仔 《苕溪漁隱叢話前集·王逢原》:“ 王逢原 見知 王荊公 ,一時(shí)附麗之徒,日滿其門,進(jìn)譽(yù)獻(xiàn)諛,初不及文字間也?!?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獻(xiàn)二·劉元子》:“ 嵩陽 守 重慶 , 銅梁 大司馬 張襄憲公 佳胤 以童子見知,愛如己子。”
(4).為人所知。 清 侯方域 《管夫人畫竹記》:“而天下之文雅鑒賞者,固雖欲觀之,而祕閣禁嚴(yán),不能到也,是終無由見知於世也。”
(5).見“ 見知法 ”。
斷腸
斷腸 (duàncháng) 割開或切斷腸子。形容極度的、使人承受不了的感情刺激。有時(shí)用以形容極度悲傷之情 heartbroken 空斷腸兮思愔愔?!嚏逗帐伺摹?夕陽西下,斷腸人在天涯?!?馬致遠(yuǎn)《天凈沙·秋思》 也有用以形容極度喜愛之情或其他感情作用的 墻頭馬上遙相顧,一見知君即斷腸?!啤?白居易《井底引銀瓶》白居易名句,井底引銀瓶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