聆聲無聳耳,當學縮頸鱉
出自宋代晁補之《次韻閻秀才漢臣食兔》:
兔誠中山族,中古稍分裂。
唐虞用大牲,雖有目未瞥。
兔孫能飛仙,飄忽天漢決。
不逢易牙試,厥胄幾泯滅。
羿弧殞陽烏,曾不弋在穴。
王良馬慢忌,撲握幾奔掣。
初遭赳赳子,鼎飪飫毛血。
中逢宋鵲窘,饑吻啄原雪。
叔世削格多,星迸失行列。
蹄窮不得逸,如鼠限高闑。
應憐蚌潛水,曝腹想江月。
唇亡欲誰語,竟死猶結舌。
肩尻弱易解,狼藉腥尺鐵。
抽毫置筠管,復苦蠹魚嚙。
論功在冊府,微物推爾杰。
剡藤光奪縑,抄記良瑣屑。
北鄰閻夫子,尚忍資杯啜。
得諸韓盧口,實以強曝劣。
作詩夸芳美,此譽寧所悅。
不如狐膏臊,質賤甘棄絕。
冢妖老通數,藤索夜空設。
爾曾不及彼,就獲徒內熱。
聆聲無聳耳,當學縮頸鱉。
吾君阜萬物,沛若澤未竭。
誰能復古初,此味儻可缺。
注釋參考
聳耳
(1).豎起耳朵。形容注意地聽。《國語·周語下》“聽無聳” 三國 吳 韋昭 注:“不聳耳而聽也?!薄度龂尽の褐尽り愃纪踔矀鳌贰?植 益內不自安” 裴松之 注引《典略》:“觀者駭視而拭目,聽者傾首而聳耳。” 唐 蘇鶚 《杜陽雜編》卷上:“九花虬即 范陽 節(jié)度 李德山 所貢,額高九寸,毛拳如麟,頭頸鬃鬣,真虬龍也。每一嘶,則羣馬聳耳?!?/p>
(2).高起的耳朵?!赌鲜贰る[逸傳下·陶弘景》:“神儀明秀,朗目疎眉,細形長額聳耳,耳孔各有十餘毛,出外二寸許?!?/p>
縮頸
(1).縮其頸項?!妒酚洝敳吡袀黢疑賹O論》:“望見 元王 ,延頸而前,三步而止,縮頸而卻,復其故處。 元王 見而怪之,問 衛(wèi)平 曰:‘龜見寡人,延頸而前,以何望也?縮頸而復,是何當也?!?/p>
(2).畏寒貌;戒懼貌。 唐 韓愈 《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王公神道碑銘》:“友人得罪斥逐后,其家親知,過門縮頸不敢視,公獨省問。” 宋 蘇軾 《獨覺》詩:“期來縮頸似寒鴉,焰火生薪聊一快?!?明 李東陽 《<倪文僖公集>序》:“國人皆縮頸吐舌,駭嘆不能已?!?/p>
晁補之名句,次韻閻秀才漢臣食兔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