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彌遜《山行遇雨》:
滄溟四乾青虬立,碧云摩霄高頁岌。
六丁夜挽天河傾,石骨無塵露蒼濕。
長風吹雨不成絲,飛鞚沖山帶煙入。
羲和回馭還青冥,布谷催耕喚春急。
注釋參考
丁夜
四更時,即凌晨一時至三時?!缎绿茣ぬ煳闹径罚骸癌z 太和 ﹞九年六月丁酉,自昏至丁夜,流星二十餘,縱橫出沒,多近天漢。”《資治通鑒·魏邵陵厲公嘉平元年》“自甲夜至五鼓” 元 胡三省 注:“夜有五更:一更為甲夜,二更為乙夜,三更為丙夜,四更為丁夜,五更為戊夜?!?清 王晫 《今世說·文學》:“﹝ 包飲和 ﹞每丁夜渡江?!?/p>
天河
天河 (Tiānhé) 銀河 the Milky Way;Galaxy石骨
堅硬的巖石。 宋 王炎 《游硯山》詩:“澗水抱石根,石骨多紺碧。”《英烈傳》第四九回:“那 富陽縣 治,前面大江,后枕峻嶺,右有 鶴山 ,插出江口,石骨崚嶒,朝夕當潮水浸射?!?清 劉大櫆 《重修孫公橋記》:“岸側(cè)石骨,坡陀下趨。” 魯迅 《故事新編·補天》:“可是終于太平靜了,da{1~1}波不過高如從前的山,像是陸地的處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。”
塵露
(1).微塵滴露,喻事物微小不足稱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求自試表》:“冀以塵露之微,補益山海;螢燭末光;增輝日月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釋滯》:“況學仙之士,未必有經(jīng)國之才,立朝之用,得之不加塵露之益,棄之不覺毫釐之損者乎!” 宋 司馬光 《言遣奠札子》:“此雖圣明所自知,然臣區(qū)區(qū)尚欲以塵露之微,助山海之大,庶幾萬一或有所益焉?!?/p>
(2).猶言風霜,比喻辛勞。《宋書·謝莊傳》:“陛下今蒙犯塵露,晨往宵歸,容恐不逞之徒,妄生矯詐?!?唐 元稹 《報雨九龍神文》:“是月己巳,刺史 稹 以二從事蒙受塵露,百里詣龍,為七邑民赴訴不雨?!?/p>
(3).塵飛露干,比喻時間短促。 三國 魏 阮籍 《詠懷詩》之三二:“人生若塵露,天道邈悠悠?!?/p>
李彌遜名句,山行遇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