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合九奏,未必遺一唱
出自宋代李彌遜《次韻陳蹈元種竹池上之什》:
冶容多嫵媚,勁節(jié)自高尚。
絕知尤物美,寧似此君放。
疏渠望修竹,凜凜丈人行。
雖然合九奏,未必遺一唱。
移根拂云姿,作伴滿月相。
客來與周旋,一洗眼中瘴。
丞哉太丘徒,風(fēng)味晉人上。
五言落凡目,失喜狂欲恙。
渭川植千畝,玉井開十丈。
并吞羅心胸,出語(yǔ)還自狀。
我窮海濱臥,局促隱霧瘴。
遠(yuǎn)公有佳招,子猷得真養(yǎng)。
風(fēng)庭散鳧鶩,儻許共清曠。
茗碗煩屢移,早秫行可釀。
注釋參考
雖然
雖然 (suīrán) ——用在上半句,下半句多用“但是”、“可是”、“卻”等與它呼應(yīng),表示承認(rèn)前邊的為事,但后邊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even if though; although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,勞動(dòng)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,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?!斞浮豆枢l(xiāng)》 雖然如此,雖是這樣;即使這樣 even so 善哉。雖然,公輸盤為我為云梯,必取宋?!赌印す敗?雖然,受地于先王,愿終守之,弗敢易!——《戰(zhàn)國(guó)策·魏策》九奏
指古代行禮奏樂九曲?!稌ひ骛ⅰ贰啊逗嵣亍肪懦桑P凰來儀” 孔 傳:“備樂九奏而致鳳凰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成,謂樂曲成也。 鄭 云:‘成,猶終也。每曲一終,必變更奏?!式?jīng)言九成,傳言九奏,《周禮》謂之九變,其實(shí)一也?!薄妒酚洝ぺw世家》:“ 簡(jiǎn)子 寤,語(yǔ)大夫曰:‘我之帝所甚樂,與百神游於鈞天,廣樂九奏萬(wàn)舞,不類三代之樂,其聲動(dòng)人心?!?唐 白居易 《禽蟲十二章序》:“ 微之 夢(mèng)得 嘗云:‘此乃九奏中新聲,八珍中異味也?!眳⒁姟?九成 ”。
未必
未必 (wèibì) 不一定;不見得 may not;not necessarily 未必有其實(shí)也?!獫h· 王充《論衡·訂鬼篇》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?!濉?劉開《問說》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。 未必不過此已忘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 他未必去北京一唱
謂一聲歌唱。 晉 陸機(jī) 《擬古詩(shī)·東城一何高》:“一唱萬(wàn)夫嘆,再唱梁塵飛?!?唐 李白 《丁都護(hù)歌》:“一唱《都護(hù)歌》,心摧淚如雨?!?/p>
李彌遜名句,次韻陳蹈元種竹池上之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