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著《早行到慈云》:
出門早作慈云行,樓閣崢嶸殘月明。
老耳虛鳴眼帶夢,恍然和寧聞六更。
注釋參考
恍然
(1).猶忽然。 三國 魏 阮籍 《達(dá)莊論》:“恍然而止,忽然而休?!?/p>
(2).猛然領(lǐng)悟貌。 宋 朱熹 《<中庸章句>序》:“一旦恍然,似有以得其要領(lǐng)者?!?清 戴名世 《<汪武曹稿>序》:“天下之從事於舉業(yè)者,乃恍然悔悟嚮者之非,而思改其所為?!?魯迅 《彷徨·肥皂》:“‘哦!今天十六?’ 四銘 恍然的說。”
(3).模糊不清;茫然。 南朝 齊 王琰 《冥祥記》:“ 達(dá) 既昇之,意識恍然,不復(fù)見家人屋及所乘轝?!?宋 陳師道 《次韻寄答晁無咎》:“往事不回如過雨,醉夢恍然忘惡語?!?明 邵璨 《香囊記·趕散》:“心酸痛,念我姑,神魂茫然失舉措?!?/p>
(4).仿佛。 宋 韓駒 《題畫太一真人》詩:“恍然坐我水仙府,蒼煙萬頃波粼粼?!?明 歸有光 《詹仰之墓志銘》:“予與之談 秀甫 之為人,恍然如生,相與為淚下?!?明 方孝孺 《書<黃鶴樓卷>后》:“展卷而臥閲之,恍然如乘扁舟出入 洞庭 彭蠡 之上?!?/p>
和寧
(1).使和平安寧?!秶Z·周語中》:“故能光有天下,而和寧百姓。” 唐 柳宗元 《涂山銘序》:“勤勞萬邦,和寧四極?!?/p>
(2).和睦安寧。《禮記·燕義》:“是以上下和親而不相怨也,和寧,禮之用也。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上下和親是和也,而不相怨是安寧也?!薄稘h書·劉向傳》:“四海之內(nèi),靡不和寧?!?/p>
(3).謂和解,平息。 前蜀 杜光庭 《趙球司徒疾病修醮拜章詞》:“故傷誤殺,寃債和寧;新罪宿瑕,玄慈蕩滌?!?/p>
(4). 唐 代郊廟祭祀時的一種舞蹈名?!缎绿茣ざY樂志十一》:“自 獻(xiàn)祖 而下廟舞,略可見也: 獻(xiàn)祖 曰《光大之舞》…… 穆宗 曰《和寧之舞》?!?/p>
使和睦安寧?!秶Z·周語中》:“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,故能光有天下,而龢寧百姓,令聞不忘?!?/p>
六更
宋 宮中更漏較民間為短,宮中五更,民間才四更。宮中五更過后,梆鼓交作,始開宮門,俗稱之六更。 宋 周遵道 《豹隱紀(jì)談》卷一:“ 楊誠齋 詩云:‘天上歸來有六更?!w內(nèi)樓五更絶,柝鼓變作,謂之蝦蟆更,禁門方開,百官隨入,所謂六更者也。外方則謂之?dāng)€點(diǎn)云?!?宋 楊萬里 《謝余處恭送七夕酒果蜜食化生兒》詩:“醉眠管得銀河鵲,天上歸來打六更?!痹ⅲ骸坝韪缈荚?,殿廬夜漏殺五更之后復(fù)打一更,問之雞人,云:宮漏有六更?!?宋 汪元量 《醉歌》:“亂點(diǎn)連聲殺六更(一作:花底傳籌殺六更),熒熒庭燎待天明?!卑?, 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六更》云:“其實(shí)宮鼓以外間四更促為五更,故五鼓終竟時,蚤於外間耳,鼓節(jié)未嘗溢六也。” 清 俞樾 《茶香室四鈔》有“ 宋 制并無六更”條,可參閱。
陳著名句,早行到慈云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