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境自安天理順,鬧籃誰識(shí)道心閑
出自宋代洪咨夔《贈(zèng)趙同年別》:
買田招隱落星灣,采盡詩材始還。
逆境自安天理順,鬧籃誰識(shí)道心閑。
兩窮覿面塵埃裹,一笑論情醉夢間。
為說斯文有宗主,春風(fēng)楊柳滿平山。
注釋參考
逆境
逆境 (nìjìng) 不利的處境 adversity;adverse circumstance 面臨逆境 身處逆境自安
(1).自安其心;自以為安定?!盾髯印ね醢浴罚骸肮嗜酥魈煜轮麍艘?,然而不能自安也,安之者,必將道也。”《漢書·張禹傳》:“ 禹 與 鳳 并領(lǐng)尚書,內(nèi)不自安,數(shù)病,上書乞骸骨,欲退避 鳳 。” 唐 陳鴻 《長恨歌傳》:“太上皇亦不久人間,幸惟自安,無自苦耳?!?宋 羅大經(jīng) 《鶴林玉露》卷三:“自古夷狄盜賊之禍,所以蔓延滋大,日深一日,其終或至於亡國者,皆將帥之臣玩寇以自安,養(yǎng)寇以自固,譽(yù)寇以自重也?!?/p>
(2).自己甘心情愿。 鄭觀應(yīng) 《盛世危言·技藝》:“若輩亦自等庸奴,自安愚拙,無一聰明秀穎之士肯降心而相從者?!?/p>
(3).自謀安樂?!秶Z·魯語下》:“吾冀而朝夕修我曰‘必?zé)o廢先人’,爾今曰‘胡不自安’,以是承君之官,余懼 穆伯 之絶嗣也?!?隋 李巨仁 《釣竿》詩:“寄言朝市客,滄浪徒自安?!?/p>
天理
(1) [natural's law]∶自然法則;天道,天然的組織結(jié)構(gòu)
依乎天理。——《莊子·養(yǎng)生主》
(2) [heavenly principles;moral principles]∶宋代的理學(xué)家認(rèn)為封建lun{1-1}理是客觀存在的道德法則,把它叫做“天理”
(3) [moral principles;morality]∶道義
(4) [nature;natural instincts]∶天性
詳細(xì)解釋(1).天道,自然法則?!肚f子·天運(yùn)》:“夫至樂者,先應(yīng)之以人事,順之以天理?!?南朝 梁 江淹 《知己賦》:“談天理之開基,辯人道之始終?!?宋 李格非 《洛陽名園記·大字寺園》:“其水其木,至今猶存,而曰堂曰亭者,無復(fù)彷彿矣!豈因於天理者可久,而成於人力者不可恃邪?”
(2). 宋 代理學(xué)家把封建lun{1-1}理看作永恒的客觀道德法則,稱“天理”。 宋 朱熹 《答何叔京》之二八:“天理只是仁、義、禮、智之總名,仁、義、禮、智便是天理之件數(shù)?!?/p>
(3).泛指道義?!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二四:“自道神鬼莫測,豈知天理難容?”《紅樓夢》第六八回:“嬸娘怎么樣待你?你這么沒天理,沒良心!” 洪深 《貧民慘劇》第三幕:“天理良心,做這種的事情!”
(4).猶天性?!抖Y記·樂記》:“夫物之感人無窮,而人之好惡無節(jié),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。人化物也者,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理,性也,是天之所生本性滅絶矣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道意》:“誘于可誘而天理滅矣?!?/p>
(5).星名。《隋書·天文志上》:“魁中四星,為貴人之牢,曰天理也?!?/p>
鬧籃
亦作“閙籃”。熱鬧多事的場合?!段鍩魰?huì)元·臨濟(jì)宗·萬年曇貫禪師》:“閙籃方喜得抽頭,退鼓而今打未休。”《五燈會(huì)元·昭覺勤禪師法嗣·大溈法泰禪師》:“ 文殊 走入閙籃中, 普賢 端坐高樓看。” 宋 李曾伯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幕府有和再用韻》詞:“休詫穿楊妙手,乘早鬧籃抽腳,誰拙又誰才。” 元 劉致 《滿庭芳·自悟》曲:“撮艷處從今怕攬,鬧籃中情愿粧憨?!?/p>
道心
(1).指天理,義理。《書·大禹謨》: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?!?蔡沉 集傳:“心者,人之知覺,主於中而應(yīng)於外者也。指其發(fā)於形氣者而言,則謂之人心,指其發(fā)於義理者而言,則謂之道心?!?宋 葉夢得 《避暑錄話》卷上:“道心者,喜怒哀樂之未發(fā)者也?!?清 王夫之 《張子正蒙注·大心》:“其直指人心見性,妄意天性,不知道心,而以惟危之人心為性也?!?馮友蘭 等注:“ 宋 儒認(rèn)為道心就是天理,人心就是人欲。天理是精微的,人欲是危險(xiǎn)的?!?/p>
(2).客觀事物最基本的精神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薄葬》:“事莫明於有效,論莫定於有證,空言虛語,難得道心,人猶不信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原道》:“爰自 風(fēng) 姓,暨於 孔氏 ,玄圣創(chuàng)典,素王述訓(xùn),莫不原道心以敷章,研神理而設(shè)教?!?陸侃如 注:“道是自然之道,那么道的心應(yīng)該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?!?/p>
(3).佛教語。菩提心;悟道之心。 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傳·yi{1-1}解四·釋道溫》:“yi{1-1}解足以析微,道心未易可測?!薄秹?jīng)·般若品》:“自若無道心,闇行不見道?!薄段饔斡洝返谝换兀骸爸灰娔前嗖恐泻鎏鲆粋€(gè)通臂猿猴,厲聲高叫道:‘大王若是這般遠(yuǎn)慮,真所謂道心開發(fā)也?!?/p>
洪咨夔名句,贈(zèng)趙同年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