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安新硯石同堅(jiān),不待書求遂許頒
出自宋代蘇轍《子瞻見許驪山澄泥硯》:
長安新硯石同堅(jiān),不待書求遂許頒。
豈必魏人勝近世,強(qiáng)推銅雀沒驪山。
寒煤舒卷開云葉,清露沾流發(fā)涕潸。
早與封題寄書案,報(bào)君湘竹筆身斑。
注釋參考
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(xì)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(xiàn)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(dǎo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(shí)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(shí),號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?!?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?!?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?!?/p>
硯石
硯石 (yànshí) 可用來做硯臺的石頭,也指硯臺 ink stone不待
不待 (bùdài) 不必,不用;不等 needlessly 不待你來,他就走了遂許
猶允許?!段簳じ呗攤鳌罚骸澳艘?皓 啟請 青州鎮(zhèn) 下治中公廨,以為私宅,又乞水田數(shù)十頃,皆被遂許。”《魏書·術(shù)藝傳·江式》:“脫蒙遂許,冀省百氏之觀,而同文字之域,典書祕書。”
蘇轍名句,子瞻見許驪山澄泥硯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