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明代宋濂《吳起守信》:
昔吳起出,遇故人,而止之食。
故人曰:“諾,期返而食。
”起曰:“待公而食。
”故人至暮不來,起不食待之。
明日早,令人求故人,故人來,方與之食。
起之不食以俟者,恐其自食其言也。
其為信若此,宜其能服三軍歟?欲服三軍,非信不可也!
注釋參考
不食
(1).不吃?!墩撜Z·衛(wèi)靈公》:“吾嘗終日不食?!薄妒酚洝の浩湮浒埠盍袀鳌罚骸疤笈?,不食。”
(2).指不食之地。 唐 柳宗元 《連州司馬凌君權厝志》:“是州之南,有大岡不食,吾甚樂焉,子其以是葬吾?!痹敗?不食之地 ”。
自食其言
[break one's promise] 自己說出的話不算數(shù)。比喻不守信用
詳細解釋自己說出的話不算數(shù)。形容不守信用。 清 梁章鉅 《歸田瑣記·迭韻詩》:“時海氛甚惡, 揚 人紛紛欲逃避。余初與君相約靜鎮(zhèn)不動,既乃各自食其言。”蒲劇《歸宗圖》第二場:“況我又在長亭留下誓言,勸不反 薛猛 ,不回 長安 。我豈能自食其言再去回京?!?/p>
宋濂名句,吳起守信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