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佚名《沁園春》:
國步多艱,民心靡定,誠吾隱憂。
嘆浙民轉(zhuǎn)徙,怨寒嗟暑,荊襄死守,閱歲經(jīng)秋。
虜未易支,人將相食,識者深為社稷羞。
當今亟,出陳大諫,箸借留候。
□□迂闊為謀。
天下士如何可籍收。
況君能堯舜,臣皆稷契,世逢湯武,業(yè)比伊周。
政不必新,貫仍宜舊,莫與秀才做盡休。
吾元老,廣四門賢路,一柱中流。
注釋參考
當今
當今 (dāngjīn) 在這些日子里;現(xiàn)在 nowadays;at present;now 當今皇帝盛明?!铣骸?丘遲《與陳伯之書》出陳
出陣。出兵列陣應戰(zhàn)。陳,通“ 陣 ”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 潘黨 望其塵,使騁而告曰:‘ 晉 師至矣!’ 楚 人亦懼王之入 晉 軍也,遂出陳。 孫叔 曰:‘進之!寧我薄人,無人薄我?!?/p>
大諫
(1).竭力規(guī)勸?!对姟ご笱拧ぐ濉罚骸蔼q之未遠,是用大諫。” 孔穎達 疏:“言大諫,謂其諫之深?!?/p>
(2).古代官名,掌諫諍?!豆茏印ば】铩罚骸笆?鮑叔牙 為大諫?!?尹知章 注:“所以諫正君?!?/p>
(3). 唐 宋 時諫議大夫之別稱。 唐 孫棨 《北里志·王蘇蘇》:“有進士 李標 者,自言 李英公 勣 之后,久在大諫 王致君 門下。” 宋 洪邁 《容齋四筆·官稱別名》:“ 唐 人好以它名標牓官稱……諫議為大坡、大諫?!?/p>
借留
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績卓著、深得民心的官吏。 唐 白居易 《喬弁可巴州刺史制》:“ 巴州 刺史 喬弁 前假竹符,俾臨 巴郡 。一心為理,三年有成;州人借留,廉使置奏。”《宋史·何承矩傳》:“﹝ 咸平 ﹞三年,召還,拜引進使。州民百餘詣闕貢馬,乞借留 承矩 ?!?明 陸容 《菽園雜記》卷一:“﹝ 陳鎰 ﹞嘗以議事還朝、民訛傳得代,遮道借留者數(shù)千人?!眳⒁姟?借寇 ”。
佚名名句,沁園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格斗江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