勸爾且轟飲,挈腳打琵琶
出自元代李孝光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:
坐上且停酒,聽我別時歌。
人生會面何少,離別一何多。
我有兩行鐵汁,平生不為人泣,但恐也滂沱。
勸爾且轟飲,挈腳打琵琶。
走兒童,騎竹馬,折桃花。
沙頭日日風(fēng)雨,猶自鼓頻撾。
今日玉簫臺下,明日天臺路上,是處是天涯。
鵬搏扶搖穩(wěn),我欲趁飛車。
注釋參考
轟飲
狂飲;鬧酒。 宋 賀鑄 《六州歌頭》詞:“轟飲酒壚,春色浮寒甕。”《警世通言·蔣淑真刎頸鴛鴦會》:“兩個遂相轟飲,亦不顧其他也?!?清 袁枚 《新齊諧·義犬附魂》:“﹝ 常公子 ﹞春日 豐臺 看花,歸遲人散,遇三惡少方坐地轟飲,見公子美,以邪語調(diào)之。”
琵琶
琵琶 (pípa)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,彈奏如吉他,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,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,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,是在西漢“裁箏筑”的基礎(chǔ)上逐步發(fā)展起來的。它從西漢試制,歷東漢、魏晉、至隋唐,基本定型。它在漢末魏初始獲“枇杷”名。魏晉時,因“枇杷”二字音,改名“琵琶” pi-pa,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李孝光名句,水調(diào)歌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