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余靖《觀釣》:
趨塵寒浦波,桂子秋空月。
煙濕釣綸輕,雨濺苔磯滑。
健鯉吞香鉤,錦文紅鱍鱍。
將為沸鼎游,勢窮猶喣沫。
搘頤閑悵望,江湖晴蕩漾。
奮鬣就其深,族類能相忘。
胡為貪一餌,委身刀機(jī)上。
寄言洗耳翁,逃名真可尚。
注釋參考
寄言
(1).猶寄語、帶信?!冻o·九章·思美人》:“愿寄言於浮云兮,遇 豐隆 而不將?!?唐 元稹 《遣興》詩之五:“寄言抱志士,日月東西跳。” 明 袁宏道 《祝雨》詩:“寄言行雨兒,莫下山頭去。”
(2).謂把某種思想感情寄托在詩文之中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琴賦》序:“是故復(fù)之不足,則吟詠以肆志,吟詠之不足,則寄言以廣意?!薄端螘ぶx靈運(yùn)傳論》:“自 建武 暨乎 義熙 ,歷載將百,雖綴響聯(lián)辭,波屬云委,莫不寄言上德,託意玄珠,遒麗之辭,無聞焉耳。”
洗耳翁
指 許由 。 唐 李白 《古風(fēng)》之二四:“世無洗耳翁,誰知 堯 與 跖 !”參見“ 洗耳 ”。
逃名
(1).逃避聲名而不居?!逗鬂h書·逸民傳·法真》:“ 法真 名可得而聞,身難得而見;逃名而名我隨,避名而名我追。” 唐 司空圖 《歸王官次年作》詩:“酣歌自適逃名久,不必門多長者車。” 龐樹柏 《寄懷俞養(yǎng)浩先生》詩:“逃名儻悔才為累,畏俗無如酒最宜?!?/p>
(2).逃脫罪名。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惑經(jīng)》:“自夫子之修《春秋》也,蓋他邦之篡賊其君者有三,本國之弒逐其君者有七,莫不缺而靡録,使其有逃名者?!?/p>
余靖名句,觀釣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