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呂巖《沁園春》:
七返還丹,在我先須,煉已待時。
正一陽初動,。
中宵漏永,溫溫鉛鼎,光透簾幃。
造化爭馳,虎龍交{1-1}媾,。
進火功夫牛斗危。
曲江上,看月華瑩凈,有個烏飛。
。
當時,自飲刀圭,又誰信無中就養(yǎng)兒。
辨水源清濁,。
木金間隔。
不因師指,此事難知。
道要玄微,天機深遠,。
下手忙修猶太遲。
蓬萊路,待三千行滿,獨步云歸。
。
火宅牽纏,夜去明來,早晚擔憂。
奈今日茫然,。
不知明日,波波劫劫,有甚來由?人世風燈,草頭珠露,。
我見傷心眼淚流。
不堅久,似石中迸火,水上浮漚。
。
休休,及早回頭,把往日風流一筆鉤。
但粗衣淡飯,。
隨緣度日,任人笑我,我又何求?限到頭來,不論貧富,。
著甚干忙日夜憂。
勸年少,把家緣棄了,海上來游。
。
詩曲文章,任汝空留,數(shù)千萬篇。
奈日推一日,。
月推一月,今年不了,又待來年。
有限光陰,無涯火院,。
只恐蹉跎老卻賢。
貪癡漢,望成家學道,兩事雙全。
。
凡間,只戀塵緣,又誰信壺中別有天。
這道本無情,。
不親富貴,不疏貧賤,只要心堅。
不在勞神,不須苦行,。
息慮忘機合自然。
長生事,待明公放下,方可相傳。
注釋參考
正一
(1).純真之一。道家認為“一”為世界萬物之本,永恒不變。 南朝 齊 顧歡 《夷夏論》:“佛號正真,道稱正一,一歸無死,真會無生,在名則反,在實則合。” 唐 盧照鄰 《病梨樹賦》:“高談正一,則古之 蒙莊子 ;深入不二,則今之 維摩詰 。” 南唐 譚峭 《化書·道化·正一》:“命之則四(虛、神、氣、形),根之則一,守之不得,舍之不失,是謂正一?!?/p>
(2).道教的一派。原為五斗米道,為 東漢 張陵 所創(chuàng)。傳說 太上老君 親授 張陵 《太平洞極經》、《太玄經》、《五斗經》、《正一經》各若干卷。 張陵 傳授于后裔及其門徒。后 張陵 被尊為“天師”、“正一天師”,其所創(chuàng)之道派亦稱為“天師道”、“正一道”。 唐 宋 后南北天師道與上清、靈寶等道派逐漸合流,統(tǒng)稱為“正一道”。主要奉持《正一經》,崇拜鬼神,畫符念咒、驅鬼降妖、祈福禳災等?!杜f唐書·隱逸傳·司馬承禎》:“﹝ 承禎 ﹞事 潘師正 ,傅其符籙及辟穀、導引、服餌之術。 師正 特賞異之,謂曰:‘我自 陶隱居 傳正一之法,至汝四葉矣?!薄对贰め尷蟼鳌埮c材》:“八年,授正一教主,主領三山符籙?!薄毒劳ㄑ浴そ鹆钍访梨境晷阃罚骸斑@一房道士,世傳正一道教,善能書符遣將,剖斷人間禍福?!?/p>
呂巖名句,沁園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