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黃庭堅《次韻叔父臺源歌》:
吾家叔度天與閑,晚喜著書如漆園。
臺平舊基水發(fā)源,但聞淙淙下林巒。
一朝斬木見萬象,吞若云夢胸中寬。
漱滌泥沙出山骨,混沌鑿竅物狀完。
茶甘酒美汲雙井,魚肥稻香派百泉。
暑風(fēng)披襟著菡萏,夜月洗耳聽潺湲。
時從甥侄置樽俎,此地端正朝諸山。
除書謗書兩不到,紫煙白云深鎖關(guān)。
鄉(xiāng)人訟爭請來決,到門懷慚相與還。
呼兒理琴蕩俗氣,果在巢由季孟間。
注釋參考
發(fā)源
發(fā)源 (fāyuán) 指江河等開始流出;起源 rise;originate 黃河發(fā)源于青海省淙淙
淙淙,淙淙聲 (cóngcóng,cóngcóngshēng) 流水的聲音 sound of gurgling 流水淙淙 嘁嘁喳喳聲 murmur 波浪聲淙淙,拍岸而來林巒
(1).樹林與峰巒。泛指山林。 南朝 齊 孔稚珪 《北山移文》:“望林巒而有失,顧草木而如喪?!?唐 王昌齡 《山行入涇州》詩:“林巒信回惑,白日落何處?!?宋 朱熹 《休庵》詩:“別嶺有精廬,林巒亦幽絶?!?明 皇甫沖 《維摩寺雨坐》詩:“林巒忽不見,但聞山澗響。” 清 汪懋麟 《送勞書升之任黔中》詩:“風(fēng)景憐殊俗,林巒想故關(guān)?!?/p>
(2).指隱居的地方。 唐 李白 《贈參寥子》詩:“長揖不受官,拂衣歸林巒。”
黃庭堅名句,次韻叔父臺源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